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现有服装美学教材内容设置的特点
 
更新日期:2019-11-27   来源:艺术工作(原美苑)   浏览次数:24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从应用之美到意蕴之美的发展以时间顺序来看,教材在内容设置上(相应的也反映出教学理念的变化)经历了从强调实用性到加大文化内涵比例的演变过程

 
1、从应用之美到意蕴之美的发展
以时间顺序来看,教材在内容设置上(相应的也反映出教学理念的变化)经历了从强调实用性到加大文化内涵比例的演变过程。譬如,1987年出版的《服装美学:穿着艺术与科学》(孔寿山著)立足于实用角度对服装在多种维度下的“美”进行了分析,包括服装的款式美、色彩美、材料美等。孔本里面尽管涉及到文化理论部分,比如服装的真善美,但是笔墨不多,内容重点放在实用性上。虽然作者的初衷是要把学术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不但从实用的穿着上来探讨服装的制作和裁剪,还要从美学理论上来探讨服装的美”,但是从其章节安排中可以看出,其实作者还是从实用角度出发来探讨服装美学。孔本于2000年推出的第二版从内容框架上看,思路变化不大,但是增加了新的内容,如什么是形象设计,什么是电脑设计,什么是立体裁剪。此外,对于中国国服、模特发展、服装材料与工艺、服装的素质与真善美等问题都有新的探讨。
进入新世纪之后,服装美学的研究范畴开始逐渐扩大。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人们对服装美学这门学科持有的“偏见”,如叶立诚便指出,“许多人将这门课程视为纯美学、纯艺术的科目,或者是将美学肤浅化,止于搭配、扮美”。服装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服装的文化内涵在这一个阶段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并体现在学科内容建设上。叶本以建构“一套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学术性的‘服饰美学’体系”为宗旨,将服装美学划分为五个部分,依次为“美学基本理论”, “服饰审美的背景意涵”,“人体的形态美”,“服装设计美学”, “中国服饰美学体系”。华梅教授的从六个方面探讨了服装美学问题,包括服装质料的美学价值、服装设计美学原理、服装穿着的美学理念、服装创作的美学风格、服装艺术的美学意境、服装研究的美学意义。华梅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本书与其它美学书籍不同之处即是从服饰文化学的高度来谈美学,并涉及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民族学诸方面,以便读者在大众文化背景下深入了解并研究服装美学”。这些文化理论视角的加入毫无疑问拓展了服装美学的研究视野,使相关问题的讨论更加多元化。虽然如此,从这些著述的章节内容安排、作者对服装美学的概念界定来看,它们还是属于从实用角度来研究服装美学,对服装之美的重点仍放在物理形制上的“实用”层面展开,包括形态美、功能美。
2、以普通美学框架设置服装美学内容
与实用性相对,部分教材的研究视角趋于抽象,以普通美学的研究框架(美、美感/审美鉴赏、艺术美等)为基础开展服装美学的教学和研究。譬如吴卫刚结合服装专业的相关实例,阐述了美学的发展渊源,服装美学的研究课题,服装人为什么学习美学,美学的学习方法,基础美论中讲述了什么是美,服装美是怎样产生的,服装美的基本特征,服装与真善美,美学中的丑,服装美的客观性与主观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绝对性与相对性,服装美感与心理,服装与艺术创作,美学学说与流派,美的种类,服装与形式美法则,姐妹艺术与服装,美学人物与服装大师。在框架构建思路上与此类似的是毕虹的服装美学著述。“服装美学属于应用美学,它是以服装为研究对象,以服装审美活动为研究中心,研究服装美、服装美感、服装艺术美及其规律的学科”。“服装美学既然被冠以美学的称谓,所以它又不乏具有美学气质,美学中的某些原理、观点可指导于服装美学的学习。”
3、宏大叙事式体系架构普遍存在
从笔者所掌握的资料看,现有教材著述普遍倾向于从宏观视角进行阐释。这点在上面所提到的例子中其实已有体现。以吴本为例(设置为34学时),涵盖现代美学概述、基础美论、美感与心理、形式元素与形式法则等一系列非常广泛的内容,表现出作者“自上而下”地建立理论体系,兼顾“自下而上”地从专业实践中归纳总结特有的专业规律的著述思路。叶本也有类似情况,作者本着建构“一套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学术性的‘服饰美学’体系”的宗旨,将服装美学划分为五个部分(美学基本理论, 服饰审美的背景意涵,人体的形态美,服装设计美学, 中国服饰美学体系)。每一部分都自成体系,且内容繁多。如:美学基本理论中包含美学的意涵、中西美学的起源与发展、美学中对“美”的论述,审美经验体系,美感经验体系;服饰审美的背景意涵则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符号学层面进行了论述。作者的目的是从这种开阔、多元、深入而专业的角度架构“完整的服饰美学”,阐释“服装”、“人”与“美学”的关系。
4、注重反思性的理论研究独步前行
迄今为止,从理论层面考察服装美学的研究著作较为缺乏,尚属“小众”行为。这方面的代表研究当属杨道圣教授于2003年出版的著作《服装美学》。与国内其它相关著作研究相比,杨本可以说是以一种新的视野对服装美学领域进行了关照:作者立足于后现代主义观念,从文化的角度建构了一套逻辑严谨、构架紧凑的服装美学理论体系。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希望能够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建立起另一种形态的美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学,而是为变化的,复杂的,受各种因素影响而表现出的文化形式建立起一种理论。”
这种视野与上述教材的不同从作者对服装美学的定义及内容设置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服装美学是对人类着装行为的反思,它研究人类如何把服装作为一种修饰,作为一种既表达一定的神圣性内涵,同时又可以满足社交兴趣的普遍可传达的形式,使自己能够借着这种感性的形式在所设想的他者的目光中被接受、被肯定,甚至被赞赏,从而使服装成为一种美的表达。一句话,就是把服装作为人类追求美的行为中最典型的代表,来研究它所具有的性质。更准确的说,我们要考察的使人类在不同阶段中对于服装的观念”。在此观念之下,杨本共分六章,分别从宗教服装、政治服装、时装、作为消费品的服装、作为设计师作品的服装、服装与艺术六个方面来考察人类着装行为,研究人类如何使得服装成为美的一种表达。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该书在从文化视角去研究服装美学问题的同时少有涉及美学本体论,内容不乏哲学式思考,但表述通俗,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服装的“烟火气息”。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现有服装美学教材内容设置的特点

下一篇: 现有服装美学教材内容设置的特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