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零售支付业务发展特征
 
更新日期:2019-11-29   来源:金融科技时代   浏览次数:23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参与主体多样化,清算路径复杂化。业务发展初期,我国主要由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为消费者提供银行卡业务,发卡、交易、受理、清算、结算一路简单

 
(一)参与主体多样化,清算路径复杂化。
业务发展初期,我国主要由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为消费者提供银行卡业务,发卡、交易、受理、清算、结算一路简单明了。2010年左右一些专门从事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机构)进入支付行业,在零售支付市场开疆辟土,逐渐与商业银行并驾齐驱,并在线上收单市场占据重要地位。随后个别支付机构依靠电商、通讯等领域的获客能力,在支付市场上取得了强大的话语权,并在各家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账户,通过备付金账户之间的资金转移开展类似资金清算的活动,此时资金清算的路径已经发生实质变化:许多跨行的银行卡交易在支付机构、商业银行之间就可以实现。紧接着,大型支付机构在得天独厚的社交、购物等场景下形成了巨大的流量入口,催生了聚合支付业务,许多参与者抢在监管之前到达,有牌(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无牌的,支付机构、商业银行,技术服务商、商户拓展外包服务商、违规的二清大商户等等,为整个交易链条增加了许多旁枝,大大增加了交易信息的不透明度和监管难度。而近年来,在“断直连”、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缴存等一系列操作之后,交易清算流程再次发生改变,但离监管对交易信息透传的要求却又更近一步。
(二)交易形式更便利,风控工作更艰巨。
支付服务机构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不断探索开发新颖的支付方式,银行卡受理终端从固定机具到移动机具、再到图形,支付介质从实体卡片到手机、生物特征,交易场景从线下到线上、再到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线下结合),都大大改进了用户的支付体验,推动银行卡业务快速发展,同时也大大拓宽了支付领域的普惠面。不管是白领精英还是小摊小贩,不管是在一线城市还是在田间地头,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同等便利的支付服务,这无疑是服务民生的实事。然而,操作便捷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增加。用户的操作步骤和交易验证手段越简化,被不法分子钻空子的可能性就越大;而由于我国金融消费者,尤其是普惠金融重点服务的“长尾”金融消费者的专业知识普及尚未完全到位,先进的支付方式的普惠面越广,被滥用、误用、盗用的概率也越大。目前,部分支付服务机构为了培育市场,通常采用事后赔付保证机制来增强消费者信心,但事后赔付申诉过程繁琐,且以该机构的商业信用为背书,难以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只有事前审核、事中防控同时到位,才能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
(三)支付创新遍地开花,监管挑战无处不在。
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支付服务主体创新理念深入等因素的共同带动下,零售支付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不仅消费者能直观地感受到前端支付方式的创新,其交易背后的一些环节也存在创新。然而创新也分真创新和伪创新。所谓真创新,是以社会公众的实际合法需求为基础,为提高支付效率、加强风险防范,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或管理理念所进行的创新。真创新应当是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对支付行业的发展具有正面、积极的推动效应。而伪创新,则是披着创新的外衣对现有的业务模式进行改变。有些伪创新突破了监管框架,损害公众利益;有些只看到眼前蝇头小利,不顾长远的发展;有些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反而是潮流的倒退。面对良莠不齐的创新行为,监管方面的挑战也随之增加。2017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强化了对支付创新业务的监管要求,明确了监管原则。除此之外,监管部门各级从业人员还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只有具备相当强的甄别能力,才能对各种“创新”作出正确的判断。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零售支付业务发展特征

下一篇: 零售支付业务发展特征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