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县域经济的基本构成
 
更新日期:2019-11-29   来源:农村经济   浏览次数:17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是地域广阔、经济总量巨大和社会功能完备,是以县级城市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地域特色深厚的区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是地域广阔、经济总量巨大和社会功能完备,是以县级城市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地域特色深厚的区域经济;是由政府调控、引导、管理、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地域性、层次性、村落性和综合性的区域性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产业项目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集聚、带动投入、培育产业、助推发展的重要载体;环境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发展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决定着本区域经济的生产力、吸引力、竞争力。围绕产业项目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核心,理清县域经济发展所依存的主导因素、地域文化、发展模式和发展要素,理清县域经济所具有的区位特征、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基本要素,着力优化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科学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定位,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根据县域企业经济的调研数据显示,县域经济主要有四种运行发展的基本类型:
1、资源型经济。资源型经济是依托区域内所特有的自然地理资源、历史基础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带动而发展起来的县域经济,这种由资源主导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一是区域特色优势,即依托县域内独占的特殊气候、地理环境、区位优势等地域资源,发展资源优势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地方特色的名优特产品、工农业相关联的地方公共小商品,形成独具区域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二是资源特色优势,即依托区域内独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资源型工业和产业延长链企业,培育新产业增长极,形成资源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三是旅游资源优势,即依托区域内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交通运输业、宾馆服务业、小商品生产等旅游产业链的附着型经济发展模式。
2、企业型经济。我国县域企业经济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交通运输、距城市远近等区位条件影响明显,绝大部分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县域第二、三产业是充分利用位于县市中心城区或城郊区位优势,发展区域化企业经济,这占据着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县域就业岗位的主导地位,这里集聚着国内、省内某类商品制造业或某类工业制品的生产基地,汇集成国内、省内某类商品流通的大市场,吸纳了大量本县劳动力与外县流动劳动力的就业。
3、农业型经济。农业型经济分为传统农业型经济和现代农业型经济。传统农业型经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相当一部分县域主体经济,即农业大县、工业小县、农业弱县、财政穷县。县域内工业基础发展薄弱,第二、三产业占重低,与外部交流联系困难,对外交流交易成本高,粮食生产仍占大头,经济发展增收缓慢。县域内有诸多地处偏僻山区的村落集镇,农业生产水平很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农村多种经济作物、多种养殖业的发展缓慢,农民家庭增收渠道单一,主产粮食的收入增长缓慢,乡村集体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地方乡镇财政拮据。
现代农业型经济是县域经济在发展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经济,这种农业经济不是按粮食生产总产量的多少、单产高低的传统标准来衡量其发展速度、发展质量,而是按市场培育程度进行评价的农业经济,即面向现代市场需求对畜牧、水产养殖、瓜果、蔬菜、园林、花卉等农业结构做出重大调整的程度,培育独具地方特色的名优特新型农产品,满足城镇居民的现代生活需要。它通过实施县域农副产品的品牌战略,突破本地区市场的束缚,面向大中城市市场和国际市场,延伸农业产业化和农副产品的产、加、销产业链,推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助推了农业型经济的科学发展。
4、特色型经济。特色型经济即是充分区域优势,发展和形成的综合型县域经济。一是利用县城交通枢纽位置和外界交流优势,主动承接来自外界人才、技术、装备、产业转移、资金等辐射,促使县域内中小型企业和第二、三产业经济有条件的借助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发展。二是县城和乡镇的企业家利用现代科技优势、区位优势,把传统农业当作现代工业来做,发展农业产业化转型经济,用先进的工业经营理念指导发展高产、高效、创汇型农业,对进入市场之前的原产农副产品,进行初加工或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构建一个融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或产业体系,实施现代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不断增强农副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三是县域特色产业和产业集聚带动的县域经济,譬如区域内市场涌现的服装、针织、彩印、饰品、小五金、小型手工业、民间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四是劳务经济,地方政府将县域劳务作为战略产业对待,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民学到新技术、掌握新技能,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通过有序转移劳务输出的方式,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战略,让农民增加收入、增长见识,活跃县域经济。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县域经济的基本构成

下一篇: 县域经济的基本构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