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探析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性的对策
 
更新日期:2019-12-02   来源:民族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24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文化层面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内地高校困境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本土与外来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妥善重视与处理。要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

 
(一)文化层面
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内地高校困境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本土与外来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妥善重视与处理。要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融入问题,就应该着重解决文化的冲击,实现文化的全面、共同发展。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初入内地高校阶段,应该构建多元一体格局。在大学校园里,“一体”则是高校中的所有师生是一体的,同时也是紧密联系的;而“多元”则是学校里面的多个民族的多元。学校里面的少数民族同学与汉族同学和谐共处,共同学习与进步。高校是一个开放的机构,具有包容性。各个民族可以保留自己的特色,汲取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长远发展。
(二)政策层面
取消高考加分“一刀切”的情况。针对部分省市区少数民族考生无条件加分的情况,我们应该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以及少数民族考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加分。各个相关部门应该严格监管改变民族成分的现象,避免有些人钻空子。少数民族考生依靠自身的优势和实力与汉族学生公平竞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偏见与歧视。此外,可以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作为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桥梁,例如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民族舞蹈、民族音乐等。融入的重点在于互动,那么政府可以给各个高校下达各种量化的目标。各种量化的指标可以包括:少数民族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团活动分指标,少数民族学生的干部比例、少数民族入党入团指标以及少数民族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率等。这种量化的指标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融入。
(三)身份认同层面
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融入内地高校生活中,是社会、政府和学校三方面的责任。再次主要探讨在学校里面的分工协作与良性互动。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打破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的边界。在学校管理层面上,应多组织或开设第二课堂,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学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管理。在课外学习和生活中,特别是社团活动中,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往。这种持续的互动过程会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班级管理层面,可以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少数民族大学生被选任为班级管理者,他们的存在感、责任感以及被需要感都会得到提升。此外,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更能够敏锐的发现其他少数民族的思想动态以及心理问题,更容易沟通和化解矛盾。与此同时,他们还可以起到带头作用,积极鼓励其他少数民族同学进行积极互动和融入。
(四)心理层面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一大重点。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与汉族同学交往交流的过程中受阻,心理受挫,产生内卷化现象。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偏差的问题,学校应该着重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辅导,使其能够准确快速的正面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让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差异与不同,主动融入。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或是心理辅导的社团以及其他积极有益的组织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勇于面对问题。此外,学校可以聘请少数民族地区的老师来内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不适的问题。此外。推进少数民族学生的融入,要让汉族同学消除偏见与歧视,实现一对一帮助。区隔的存在不仅是因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各方面因素,也有来自汉族同学的偏见与歧视。实现汉族大学生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一对一交流,不仅可以使得初入内地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了解内地以汉族为主体的高校的各种情况,而且能够拉近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距离,减少神秘感和陌生感。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探析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性的对策

下一篇: 探析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性的对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