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从市场环境变迁看麻栗坡县马崩村、马关县都龙口岸边境药市
 
更新日期:2019-12-02   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浏览次数:30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边民互市贸易中,越方边民多用天然动植物、农作物及中药材资源与我方进行互市,两国边民历来往来频繁。作为民族往来的重要桥梁,边民互市为依托于药

 
在边民互市贸易中,越方边民多用天然动植物、农作物及中药材资源与我方进行互市,两国边民历来往来频繁。作为民族往来的重要桥梁,边民互市为依托于药材的传统医药交流提供了条件,其中不乏边民互医。本次调研共统计麻栗坡县马林村、马崩村摊贩30名,其中药材收购者9名(30%),以40至50岁中年男性为主,越南苗医6名(20%);马关县都龙口岸共统计摊贩14名,药材收购者1名(7.14%)。边境药市中仍存有的巫医结合、神药两解现象独具花苗特色。此外,药材收购业发展在本地区内也大起大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天然药材需求量的递增,云南省边疆地区出现大量收购边境药材的行业。麻栗坡县董干镇曾有多家药材收购商,每逢集期便前往各边境村落大宗收购药材,此类交易一度成为边境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马关县都龙口岸村长陈进口述:“在这里(草坝街集市)收的药中国的有,越南的也有,伸筋草2元一公斤,一个越南人就可以收几十公斤,草珊瑚4块一斤,大将军100块一斤,外地老板自己来我们仓库拿。”他还描述到:“现在收药少了,以前一个星期收七八吨,现在几百斤,来的人太少了,还卡量(关口限量),现在正规收药的只有我一家,有些不收了,有些当天就倒卖了,不存(货)。”近几十年来对天然药材的不合理采摘和无节制消费,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匮乏,使得边境药市走向困境。药材收售者纷纷转行,收售规模急速萎缩,边境药材收购走向没落,传统药市发展跌宕。
从服务于当地百姓的必须诊疗需求,到大量边境药材收购的涌现和没落,边境药市不断变化。但其至今仍然兴旺,边民互市不断。马崩村位于中越边境,村民95%为苗族,5%为彝族花娄支系。作为苗族村落,人人会说苗语,女性仍着花裙。过年过节如花山节,当地苗族还会举行盛大庆典,集市人流倍增。邻近集市有马林、马昆等,附近村寨的村民会来马崩赶集,马崩本村的人也会去邻村交易。近年来,麻栗坡县马崩村逐步转型成一体化民族服装生产线,销往越南,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丰富的文化资源与边境少数民族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特殊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以及村落完整性,易于构建品牌特色和可辨识度,同时边境集市也可为商、旅、文业态融合提供发展平台。在保持原始风貌和自然生态的基础上,推动边境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生产性保护。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从市场环境变迁看麻栗坡县马崩村、马关县都龙口岸边境药市

下一篇: 从市场环境变迁看麻栗坡县马崩村、马关县都龙口岸边境药市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