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农业科学 » 正文
扬州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更新日期:2019-12-03   来源:农业经济   浏览次数:41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稳定粮食生产,着重提升品质1.加强耕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里下河沿运沿湖板块,水、土、气等综合条件较好,比较适合种植业,是扬州商品粮油主

 
(一)稳定粮食生产,着重提升品质
1.加强耕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
里下河沿运沿湖板块,水、土、气等综合条件较好,比较适合种植业,是扬州商品粮油主产区。部分农田基础设施老化,配套不完善,水土流失,已经影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仍有约200万亩耕地尚未建成高标准农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高标准农地连区成片,利于农用大型机械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对耕地保护技术的探索,探寻适合扬州本地的耕地保护技术和方法。
2.加速稻麦新品种的研发,提升粮食品质
发挥扬州农作物育种技术优势,不断更新优质稻麦品种,加快优质稻麦新品种的普及。目前已在宝应、高邮、江都等粮食主产区更新了优质稻麦品种,在宝应县建立了有机稻米生产区。在做好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推广武运粳24号、南粳9108、扬麦16、扬辐麦4号等新品种。加大农业生产技术创新,革新机插秧技术和稻草还田种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加快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提高大型农机装备普及率
2017年扬州农用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9223台,农用小型手扶拖拉机保有量43907台,从数量上看,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偏少;相比农用小型手扶拖拉机,农用大中型拖拉机价格较高,影响了农用大中型机械的普及。完善农地流转制度,推动农地集中经营。加快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特点的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农机具技术创新,降低大型农机成本,政府加大对大型农机购置补贴和作业补贴,减轻农业生产者的经济负担。完善农机技术服务体系,促进农机与农技有机融合。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居民消费升级
1.增加瓜果蔬菜供给,提高瓜果蔬菜品质
扬州市场上本地瓜果蔬菜自给率不高,种类不多,特别是有机果蔬供给量不足,有机果蔬价格较高,不能满足居民对健康农产品的需求。加大支农政策倾斜力度,扩大和完善现有广陵区沙头基地、江都吴桥和小纪绿色蔬菜基地、江都宜陵高效蔬菜产业园、仪征枣林湾和登月湖经济林果产业园。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水生蔬菜、食用菌、特色林茶果和苗木培育,建设果蔬永久生产基地。开发或引进果蔬新品种,改进种植技术。
2.稳定禽类、水产类产品产量,提升产品品质
扬州禽类产品主要有高邮鸭、扬州鹅、邵伯鸡,加工类的有扬州风鹅、扬州卤鹅、高邮双黄蛋。高邮和宝应是扬州水产类产品主要生产基地,主要品种有宝应湖大闸蟹、高邮及江都罗氏沼虾。由于受到资源刚性约束,养殖面积难以有效扩大,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发挥扬州在家禽新品种选育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发新品种,创新和改进养殖技术,建设高标准的养殖基地,提升产品品质。发展种养结合和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节约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动物免疫病研发技术优势,加速禽流感疫苗的研制,提升动物疫情防控技术。
3.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地理标志作为产品的产地、质量、信誉标志,其产品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品牌价值。扬州的宝应核桃乌青菜、宝应慈姑、江都邵伯菱和仪征绿杨春茶叶4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宝应荷藕、泾河西瓜、广洋湖青虾、鲁垛乱针绣、高邮鸭蛋、界首茶干、高邮湖大闸蟹(2件)、高邮湖龙虾、沙头绿壳鸡蛋、扬州漆器等11个产品获地理标志商标。双兔米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两个称号,红太阳咸鸭蛋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宝应湖、秦邮、富春、亲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区和农业企业(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品牌,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
(三)依托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具有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的天然优势。结合本地特色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村自然生态,集生产、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发展了经济,也保护了环境,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扬州乡村旅游初具规模,从区域看,江都沿古运河基本形成了以江鲜、湖鲜、花木为主题的水乡旅游区,仪征围绕登月湖的生态风貌基本形成了以果蔬种植和农家饭菜为主题的农业生态旅游区,高邮充分利用高邮湖基本形成了以野鸭、麻鸭养殖、原始生态岛的野外食宿游为主题的鸭岛生态旅游区,宝应以荷花、莲藕、果园、螃蟹自然资源为主题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区。已建成的乡村旅游区区内设施需要进行提档升级,更新区内农作物品种,提高吸引力;新建乡村旅游区要避免重复建设,防止恶性竞争;政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乡村旅游区的管理和引导。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扬州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下一篇: 扬州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