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文化品牌及品牌战略
 
更新日期:2019-12-03   来源:人民论坛   浏览次数:18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品牌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的事物,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广告学家大卫奥格威提出概念,逐渐广泛运用于各种产品销售以及生产、研发等环节,以至于厂

 
品牌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的事物,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广告学家大卫·奥格威提出概念,逐渐广泛运用于各种产品销售以及生产、研发等环节,以至于厂家、企业,乃至成为区域、国家发展战略。“当今时代,品牌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瞩目的焦点,成功的品牌意味着较高的利润和较多的市场份额。”成功的品牌实际就是成功打造了一个产业IP,在打造过程中通常要不断渗透文化元素。当品牌的文化元素渗透到一定程度,产品就不再是普通的产品,而成为含有大量文化附加值的产品,以达到利益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品牌也逐渐就成为了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是品牌发展的结果,但更多是文化产业兴起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是“文化产业品牌化的结果”。文化产业是产业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综合体,因其产业性而需要品牌,因其本身的文化性而所形成的品牌自然是文化品牌。品牌决定了一般产业做大做强的程度,品牌发展成文化品牌表明产业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以及要达到更高的高度。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并非所有的产业品牌都能发展成文化品牌。相反,文化产业从一开始就强调文化品牌,哪怕其产业无法做大做强,只要其具有品牌意识,培育品牌,即就是文化品牌。
不管是从一般产业品牌发展而成的文化品牌,还是更多由文化产业品牌化的文化品牌,都具有文化性和创意性,而且这两者紧密联系。一般产业品牌发展而成的文化品牌是“品牌+文化”的结果,文化产业品牌则是“文化+品牌”的结果,两者顺序不同,但都强调了文化。“品牌+文化”的文化品牌是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文化IP,导引消费者选择;“文化+品牌”的文化品牌则主要是先要有一个文化IP,再对其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两种文化品牌都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要通过文化创意使其形成化学反应,文化创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前者很大程度上本身就是在原有品牌上进行文化创意创新;后者则是除相加过程中需要文化创意外,很多文化IP本身也就是文化创意的结果,或者是短时期创造而出,或者从历史长河中积累而成。短时期如通过艺术创作、会议研讨、对外交流等文化活动中创造出文化产品,衍生出文化品牌;积累而成如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等文化资源的历史传承而形成文化品牌。当然,即使是历史传承而形成的文化品牌,也包涵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创意,物理相加和化学反应而成。
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相关。当一般产业品牌发展成文化品牌后,产品就带有了很大文化性,产业也就带有了很大文化产业属性,这从宏观角度业即促进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对于纯正的文化产业而言,文化品牌更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文化资源;能够有效聚集人流、物流、 资金流和信息流;能够大幅度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实现利润最大化;能够带动形成产业链条,拓展市场发展空间;能够大幅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需要,是参与国际竞争、推进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大形势下,文化产业受到高度重视。因此,从文化企业到文化产业,从国家到地方,都应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文化品牌战略主要包括文化品牌形成、文化品牌营销传播、文化品牌管理维护、文化品牌扩张延伸和文化品牌“走出去”五个层面。
文化品牌形成,主要是指通过对相应的文化资源整合创新而形成一定文化产业项目以至业态支撑的文化品牌。在对文化资源整合创新过程中,从高质量的创意和策划开始品牌定位,在项目以至业态运行过程中以坚定的执行力打造出优质的文化产品,展现出先进的经营模式以及蕴含的优良文化,逐步形成文化品牌。文化品牌营销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文化产品进行营销以及对文化品牌进行传播,两者相辅相成,可同时进行,品牌传播促进产品营销,产品营销又带动品牌传播。文化品牌管理维护,主要是指文化品牌的危机管理、常规维护与质量提升、形象更新、定位修正、管理服务创新、扩大品牌传播等,强化品牌形象,
使得文化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文化品牌扩张延伸,主要是指运用品牌进行发展、推广,使品牌跨越不同的行业领域,进行市场扩张,获取效益最大化。文化品牌“走出去”,即把品牌推向本区域之外,更多是指品牌走出国门,国际化。国际化是文化品牌的最高目标,数字化时代下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使得在文化品牌定位阶段就应有这样的目标。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文化品牌及品牌战略

下一篇: 文化品牌及品牌战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