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体育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处于较为薄弱环节,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作为体育教师最好进行系统的备课。备课主要从备课的内容方面分析,第一,了解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针对不同水平段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第二,从教学内容来看,根据本校特点开展教学内容,将学校体育工作缩小至某个特定的体育项目,形成特色学校体育课程。第三,每个老师有着自己专业技能,在备课时候每个老师将自己的专业专项知识放大。其次,大部分人对体育课的认知停留在走、跑、跳这三个方面或者仅限于竞技体育方面,而我们学校体育表现在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因此,体育课不单单是运动,更应该建立起理论联系实践,帮助学生建立起体育理论体系,让他们明白何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最好做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就需要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与理论知识更加过硬,才能将体育的精髓传至每个学生。
体育教师要增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意识,用结构化、关联性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体育运动情境中的具体复杂问题等,从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书匠”角色向“育人者”角色转变,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和个体全面发展。
2. 利用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期待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如何玩的开心,作为老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做到“寓教于乐”。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体育游戏进行体育教学。所谓体育游戏亦称"活动性游戏"。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之一。规则游戏的一种。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将某种体育活动加上情节或规则,或以活动的结果作为判断胜负的依据,可提高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比如,在进行身体素质练习跑时候,这时间将体育游戏作为训练手段,这样可以做到全员参与体育活动当中,有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候将合作探究这一思想融入进去,比如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比赛,只有全队完成任务才算成功。此时体育游戏就可以将体育核心素养中的体育品德体现出来,从学生从游戏中明白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3 .小组合作模式展开体育教学
“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它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统领性概念,其强调学生素养发展的跨学科性和整合性。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放手,那究竟该怎样放手呢?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好为人师、表现欲强、不服输,作为教师可以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放手教学。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表现优秀的学生,比如接受能力快、善于组织、善于表达的学生挑选出来作为小组长。小组长的作用主要组织小组进行学习,每位成员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方法与成员进行交流。教师这时主要责任是进行巡堂纠正教学,并对各组进行量化打分评比。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精神,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师的教学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合作探究人人是老师,人人也是学生,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4. 开展家校互动
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个方面想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仅仅停留在学校教学方面这样的成效是很慢的。那么,作为学校教育担当重任,最好做到家校互通。比如目前最为热门的亲子体育运动会,很多都是趣味游戏,同样这些游戏会考验到参与者健康体能(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等)、运动能力(运动中的速度、耐力、灵敏、协调以及平衡),如果作为家长他的身体素质体能较为薄弱,那么在亲子活动当中可能会失败,此时小朋友的心里会有失落感,作为家长应该不愿意看到小朋友的失落。作为主办方的学校部门可以在亲子游戏结束后,开展一个简短的关于“体育与健康”相关的讲座知识。这样相当于通过实践(亲子体育运动会)与理论(讲座)相结合到达提高家长对体育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