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被誉为人类历史第五次信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是信息化时代的最新科技创新与应用。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由此引出了物联网这一概念。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遵循一定的技术协议把实物与互联网、电信网或通信专网等通信信息网连接起来的智能网络。物联网通过智能传感设备与通讯信息网络,将看似毫无关系的物体联结起来,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感知和协同互动。
一般而言,物联网主要有四个层次组成,即感知端、传输端、云端和应用端。感知端是物联网管理模式的基础和底端,是获取第一手数据和信息的来源端,由最新的一些数据采集和传感设备技术实体构成,包括条码和识读器、传感器、定位系统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数据信息自动生成系统;也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人工生成方式。感知端利用一定的技术实体应用,将感知和采集到的信息转化为能够被网络通信所传输的数据格式,从而完成信息采集和传输的准备工作。传输端为物联网的第二层,主要是通过现有的网络传输技术,将感知端所采集和生成的各类信息进行交换、传递、融合等传输处理,快速、准确、有效地将数据送入云端。可以说,传输端是物联网管理模式中数据和信息传送的桥梁和中介,是保证信息和数据能够进入云端的必须构成要件。云端是物联网管理模式的第三层,当数据和信息通过传输端输送到云端时,运用“云计算”等数据处理技术,建立各类专业子云,对数据信息进行专业化处理,并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归类和整合,为数据信息的应用做好准备。应用端是物联网管理模式的第四层,是将经过智能化处理的信息转化为管理决策、优质服务的最终端和目标端。通过各类应用设备和端口与云端的连接,获取相关领域的有效信息,为政府、企业、非盈利机构和城市应用基础设施等提供相应的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为组织的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决策信息。
作为新世纪信息技术的一次飞跃,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样也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互联网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的应用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数据和信息的快速交换,是信息的重要传输渠道。毋庸置疑,互联网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物联网管理模式的数据采集、识别和传输功能得益于互联网发展阶段打下的技术基础。同时,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拓展与延伸的网络构成方式,从体系架构、操作系统、系统实时性、通信协议、系统升级、开发流程、网络形态以及物理形态上都实现了质的改变。特别是在功能上,物联网不仅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甚至在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也可以进行畅通无阻的通信。可以说,没有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就没有物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应用,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必将进一步拓展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实现信息技术新的革命,为人类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技术推力。
物联网管理模式的发展也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从物联网管理模式的流程来看,感知端、传输端、云端以及应用端涉及了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数据这一核心要素贯穿了其每一端。正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所强调的那样:“物联网的核心是连,更核心的是智能化,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结合才是未来,没有智能的物联网就是植物人”。可以说,物联网产生大数据,大数据助力物联网。一方面,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围绕着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应用而进行的,正是因为有物联网的发展,这些数据才有了用武之地,数据和信息才能连接起来为我们所利用。另一方面,数据可以说是物联网管理过程的“血液”,只有大量获取实物的数据,并保持数据的传输、处理的科学性,才能更好地将这些数据信息转换为生产生活及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决策依据,更好地发挥物联网管理的功能。
显然,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拓展了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实现了“物物相连”的网络,它的出现是信息技术的重要革新。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催生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开始成为当今社会愈加宝贵的资源,掌握了数据即掌握了一手资料,也就掌握了社会的发展动态和潮流。更重要的是,物联网将互联网、大数据等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整合到一个智能的系统内,必将成为新时代构建智慧社会,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变革的重要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