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浅谈美丽乡村语言景观与空间话语构建路径分析
 
更新日期:2019-12-04   来源:当代修辞学   浏览次数:29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空间生产与语言景观价值分析语言景观的价值是建立在对语言属性和功能的认识基础之上。对语言的价值认知可建立系统三层论。从底层来说,语言是人

 
(一)空间生产与语言景观价值分析
语言景观的价值是建立在对语言属性和功能的认识基础之上。对语言的价值认知可建立系统三层论。从底层来说,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这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而人又是社会人,处于各种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使得语言与社会发生了密切的关系,这是语言的中间层;当语言在社会运用过程中,与人类的认知、思维和文化意识发生关系时,语言的价值在更高层面显现,这是语言的上层。底层是语言的基本功能,中层是语言的社会功能,上层是语言的认知功能。语言景观价值便是在语言的三层功能体系中体现和完成。
新文化地理学认为,景观不仅仅是一种“事物”,还带有文化意识形态的象征功能,它“反映了并帮助产生社会实践、曾经存在的关系和社会身份,而且变成对一个地区要求或竞争其权限的场地,把景观当成‘课本’来阅读和理解,离不开这些景观创建、描述与解释的语言与文字著述系统(包括语言景观在内)”。这种景观价值的观点反映了对语言上层价值的科学认识。法国哲学家Lefebvre(1991)提出了“空间生产”(production of space)理论,使“空间”的内涵得以拓展,引发了空间研究的社会学转向,启迪我们对空间价值和符号设计效益的重新思考。
不同人群对语言对空间生产价值的认知具有差异性。吴会娟指出权力型语言景观的生产者往往是某一权力阶层的代表,其语言文字旨在表达其所处社会阶层的利益与价值诉求。当然,我们可以想象商业型语言景观(如广告)追求的是语言符号的经济效益。所以,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资源,是一种价值观,“语言景观是多方主体在语言意识形态、社会和经济需求、情感认同等众多因素的权衡抉择之后所达成的语言呈现状态,经济动因是一个维度”,也应包括政治动因和社会身份动因。语言景观是区域历史文脉的重要内容,其隐性的文化象征功能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重塑地理空间为社会空间,引发空间新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影响人们对空间的集体记忆,有助于深化对空间地方感的认识。这就需要积极引导民众对语言景观空间价值的合理评估,分析不同受众对语言景观引发的空间认知差异, 正确认识不同类型标牌所具有的弘扬、规范、提醒、宣传及认知等不同社会功能,有助于丰富美丽乡村地方性特色的保持与重构,以及文化资本转化经济效益的途径,因此,语言景观建设是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构建美丽乡村语言景观特色
语言景观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内在构建原则。Ben-Rafael(2009)提出了四条原则:突显自我(presentation of self)原则、充分理性(good reasons)原则、集体认同(collective identity)原则和权势关系(power relations)原则。突显自我原则是指语言景观设计凸显个性特征,充分理性原则是指语言标牌能够理性满足标牌受众的需求,集体认同原则是指语言标牌能够获得某一类公众的集体认可,反映其集体意志和身份。权势关系原则是指语言标牌反映强势社会群体利益和要求,对其他群体具有一定的管控力。在上述原则的指引下,加强美丽乡村语言景观构建:
一方面,美丽乡村语言景观设计者要将自身优势和特色展现给公众,这种“自我优势展现”可以突显区域特色。比如少数民族村寨可以将民族特色文字展现给公众,即使其文字不是当前交际工具,亦可成为民族文化符号的象征,达到吸引公众、增加空间辨识度的目的。另外,语言景观符号的展现方式也可以利用新科技手段不断推陈出新。除了文本小册子、文字的碑文石刻和纸质粘贴打印外,还可以制作电子显示屏、音频图像展示、手机微信扫码等多模态语言景观。再者,可以设计开发地方特色产品的文字雕刻,如海南可以开发椰壳木刻、火山石刻等特色语言景观设计底版,将语言文字与地方文化特色有机结合,提升特色空间记忆力。
另一方面,语言景观设计要体现充分理性的原则,不能为语言而语言,需要深刻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和公共产品”,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换句话说,标牌要充分考虑其有效性,减少直至杜绝出现影响语言景观效力的问题,如前述的设计粗糙、内容可读性差、凸显度弱、信息值低等不良现象。对语码的选择应符合国家语言文字发的规定,同时在国际化、现代化和时尚化的发展氛围中,正确认识英语等外语语码的景观价值,做好英语等外语在乡村语言景观的社会效益分析,明晰外语语码是信息功能还是装饰功能的设计元素,以便在语言景观中科学学合理的展现。
语言景观并不是语言的简单陈列或随意呈现,而是具有一定的空间象征意义。特定区域的语言景观,应该汲取区域文化内涵,并将这种内涵通过语言景观形式投射到物质空间形态层面,这样景观才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不规范标牌起不到有效的信息传递功能,文化象征功能更无从谈起,影响美丽乡村的外宣形象和社会评价。
(三)加强对美丽乡村语言景观的科学管理
当前美丽乡村语言景观总体水平不高,空间话语构建能力尚弱,一方面缘于农村经济、教育等发展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也是国家语言规划宏观大局不够重视的结果。
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对语言和语言景观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语言生态论、语言价值论、语言经济学分析等理论应该成为语言景观理论探索的重要基础。在构建语言景观时,积极吸取和学习传播学、社会学、新闻、广告媒体等学科相关理论,运用视觉语法理论(Visual grammar)把握视觉符号的三大功能,即文字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16],有效编码文字图像,解释语言景观背后的人类经验、话语行为和社会交往状态。
政府有关语言管理的职能部门一定要身先力行,深化对语言在多元化社会建设中的价值的认识,科学指导,积极宣传,加强监督乡村的语言景观工作,充分认识语言景观的“激励效应(carryover effect)”,重视语言景观的文化资源再生产力和空间效益的生产过程,增强空间话语构建能力,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美丽乡村语言景观与空间话语构建路径分析

下一篇: 浅谈美丽乡村语言景观与空间话语构建路径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