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河南苏家作龙凤灯舞的娱人功能
 
更新日期:2019-12-05   来源:天工   浏览次数:27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交流团结、技艺传承河南苏家作龙凤灯舞在民间中流传并逐渐发展壮大,具有群众性的特点。其表演通常以一村为代表进行排练演出,群众基础深厚,颇受大

 
1.交流团结、技艺传承
河南苏家作龙凤灯舞在民间中流传并逐渐发展壮大,具有群众性的特点。其表演通常以一村为代表进行排练演出,群众基础深厚,颇受大家的喜爱与推崇。由于龙凤灯舞道具的特殊性,每条龙的持龙者需九人,每只凤的持凤者需三人,蜘蛛灯、太阳灯各需一人,以及乐队十人,因此其表演需要较多群众的参与,才可完成整个演出,有利于将村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增强交流。又因舞龙、舞凤需要持龙(凤)头者与持龙(凤)身、持龙(凤)尾者的动作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同时需分别跟随蜘蛛灯、太阳灯的引领,要求他们有高度默契的配合。龙凤灯舞的排练、演出与比赛不仅帮助大家加强沟通,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而且帮助大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荣誉感,有利于促进苏家作村的团结与发展。
龙凤灯舞以口头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主要传承人多为毋氏宗族的后代。据《河南文艺年鉴》记载: “建国后,龙凤灯舞由该村村委会负责制作、排练和演出。”目前参加龙凤灯表演的演员以本村的青壮年村民为主,他们为节庆期间的演出活动,利用假期时间进行排练,是非职业舞蹈演员。排练期间主要由毋启富老先生以身示范,向演员们传授龙凤灯舞各个部分的动作与演出程式。现今,龙凤灯舞的表演继承了传统程式化套路的同时,又加以创新,将新的表演形式融入其中,去掉了旧时表演中一些繁琐的成分。并且龙凤灯舞的老艺人们将现代的技术,新型材料同传统制作工艺相融合,不断作出探索,目前龙凤灯舞的道具在运用与制作方面亦有着显著地变化创新。
2.欢庆节日、欣赏表演
河南苏家作龙凤灯舞作为一种娱乐活动通常在每年春节之际的几个星期内,利用村民闲余时间,有组织的进行排练,并于除夕至正月十五期间表演,以供村民观赏娱乐,庆祝新年的到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在数周的准备与排演中,从村支部到演出队伍,再至各家各户,苏家作村民们表现出高涨的热情与兴奋之感。在每天的排练中,大家伴随着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鼓声,舞动着手中的各类花灯,极大的烘托出节日的氛围,迎接新春的来临。演出当天,龙飞凤舞、热闹非凡,明快的鼓点与矫健的舞姿相辅相成,炫目的灯光与华彩的烟火熠熠生辉,苏家作村民们以舞相聚,祈神求福,共庆新春佳节。
此外,龙凤灯舞还有一定的娱乐性与观赏性。其演出队伍或十几人,或上百人,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洒脱明快,雄伟大气。龙凤灯舞开场击鼓开道,进而演出开始,其形态生动逼真,动作优美、惊险、绝妙,青龙喷水,火龙喷火,身上的铃铛随着龙的舞动叮叮作响,“龙”与“凤”之间逗趣享乐,相互追赶,跳跃缠绕,亲密无间的动态与怡然自得的静态相得益彰,再加之各类伴舞灯,场面热闹非凡、欢快喜庆。并且苏家作龙凤灯舞的演出节目均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内容,通过龙凤灯舞独特的演出方式讲述神话故事,深受大家的喜爱。
3.强身健体、丰富生活
苏家作龙凤灯舞的表演宏伟奔放,舞灯时对演员的要求较高,有力的同时又需要灵活。如此,才能表现出龙大气灵动的体态特点,以及凤雅致生动的样貌特征,使得龙凤共舞、龙凤祥和的场面跃然台上。通过对龙凤灯舞的学习可以使村民强健筋骨,训练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例如龙凤灯舞中的主题动作“倒把”,舞者四肢的运动尤为突出。右手与左手持把杆相互交换“倒把”,以绕“8”字为基本动作路线,舞者们左右“倒把”,把杆至身体前部时高举把杆,脚下大跨步跑或走动。这一动作不仅有手臂上下左右全方位的大幅度运动,而且需要下肢的快速移动,手脚的协调配合极为重要。在四肢运动的同时,舞者身体中段亦需保持稳定,以维持平衡,因此,龙凤灯舞能够达到人的全身运动,训练到身体的各个肌肉与关节,以增强抵抗力与免疫力。
此外,作为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龙凤灯舞亦能够成为丰富村民闲余生活的一项娱乐活动。苏家作村年青人大多常年在外打工,村中平时以老人与孩子人数居多,冷清平淡的农村生活因为龙凤灯舞的排演得以改变。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在此期间放假归乡,加入如火如荼的排练当中,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能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得以放松心情,自娱自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河南苏家作龙凤灯舞的娱人功能

下一篇: 河南苏家作龙凤灯舞的娱人功能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