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进
 
更新日期:2019-12-05   来源:江苏商论   浏览次数:21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主流的经济学理论认为货币政策是一个常规的总量政策,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影响实际经济活动,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西方经济学家根据不同的假

 
主流的经济学理论认为货币政策是一个常规的总量政策,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影响实际经济活动,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西方经济学家根据不同的假设提出了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在对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Mishkin(2007)根据“货币资产是否与其他资产具有替代性”,将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分为货币渠道传导机制和信贷渠道传导机制。
货币渠道传导机制包括利率渠道、汇率渠道和相对价格渠道。其中,相对价格渠道又包括托宾q渠道和财富效应渠道。货币渠道的核心观点是货币政策传导都需要通过利率来进一步影响投资和消费。但是货币渠道是建立在“金融市场上信息是对称的”假设前提之下的,而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贷渠道传导机制包括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信贷渠道的核心观点是货币当局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调节银行资金头寸,从而对银行提供贷款的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刺激或减少投资支出,最终引起总产出的变化。其中,银行贷款渠道理论认为货币政策首先会影响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进而影响银行的信贷。资产负债表渠道理论的假设前提是金融市场存在摩擦和信息不对称,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工具的丰富、融资渠道越来越广泛,信贷渠道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下降。
事实上,以上货币政策传导理论都强调了货币政策是如何通过利率、信贷等来影响总需求、总产出的变化。而如今,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划分的日益精细,仅仅探讨货币政策对经济总体的影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宏观调控的要求。现实中货币政策对不同产业、行业以及不同规模企业的影响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各国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目光转向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上,结构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日益被认识和研究。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进

下一篇: 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进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