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慧能是禅宗一代祖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身上刻意被突出的形象,是否也就是他所代表的禅的精神形象?显然,慧能的“不识字”与禅家的“不立文字”宗旨是由有联系的。
换句话说,慧能的“不识字”就是“不立文字”宗旨的形象化和极端化表达。“不识字”与“不立文字”意味着同传统的佛教相比,禅宗在教育的方法和方法论上已经有了以下的考虑和突破:
1、契入经典的方式变革。
佛经的大量翻译使文字文本的经典及以语言文字为中介的理智探讨成为可能和习惯,这种一心专注经典本身的学习方式带来的弊端及经典对一般人的“不可承受之重”呼唤着方法论的革命,禅宗的“不立文字”宗旨恰恰在此展示出它呼应时代人心要求的“革命性”。“不立文字”还不是彻底否定文字,只能像现代西方现象学家呼吁的那样,在朝向实事时,把以文字固定下来的理论先加以括弧悬置起来。但是,一个懂得文字的人在实践上又如何真的能不受文字及理论得影响呢?于是,慧能干脆“不识字”,就彻底达到了反智反经典倾向的极端之处。极端之处当然会有弊端,然而在其与另一极端语境的对峙消解中,就会获得矫枉过正之效。慧能的“不识字”正是这样针对时弊的开端,他的真实目的其实不是漠视经典或取消经典,无论是达摩传下的《楞伽》证心还是五祖更易的《金刚经》教法,都是在强调经典的契入方式变革。希望能以更为人性和直接实践的方式,把握实事,先得本源,再从经典的记载指示中得到指引和验证。或者说,经典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外在的权威性压迫规范,而在于以个体的生命去具体地激活它,经典的价值必须通由个体的内在领悟和具体实践才能确认,而不仅仅是外在寻章摘句的思辨、照本宣科的服从。
2、对符号世界的警惕与超越。
语言文字的符号系统是人与世界理解的中介,它给人们带来了理解的方便,但久而久之,也不可避免会形成对心性或世界的本源处遮蔽,扰乱了人们与事物之间的单纯直接的关系。它也会形成如西方波普尔所谓的“世界3”一样独立自足的“异己”的存在。仅仅投身于对佛经翻译的经典世界进行理智的探讨研求,就会带来对生命这一真正的“大事因缘”的忽略和遗忘。禅宗的“不立文字”变革正是为了对治此弊,如果说“不立文字”完成了从观念上对符号世界的警惕的话,慧能的“不识字”则隐喻或象征了对符号世界的彻底超越,他开辟了另一条接近经典,契入经典精神内核的修证之道。
3、人人具足佛性,断绝外在依赖的自证工夫
佛教从古印度来,翻译的经典本来是唯一依据,但经典所悟的实事即“佛性”却是终生本具,不分古今中外的永恒存在。以文字为载体的经典让人有了可依靠的阶梯,而实践的目的却要指向对所有外在阶梯及辅助手段的完全超越,断绝了一切外在依赖的自证自悟。“不识字”就是彻底断绝外在包括文字等一切依傍,勇猛精进,直达心源的自证自悟表征。所以慧能与五祖初见即有这番对答——
“……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慧能答曰:“……不求余物,唯求作佛。”大师遂责慧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猲獠,若为堪作佛?”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猲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慧能以“不识字”的猲獠身,靠自己成就了佛性,不但彰显了人人(众生)皆具佛性的理念,而且指示了完全不依靠文字一样能凭自我的智慧努力成证佛身的独特方法和路径。
3、“顿悟”的教育方法论。
由于“不识字”彻底告别了依赖文字推求思辨以达根源的可能性,在“不识字”的起点与成佛的终端之间,就只能在自身天赋的基础以特殊的方式来根本领悟和超越一切,在教育方法论上,就是对学人本身的素质和天赋以及对教师的领悟层次和点拨艺术都提出了非同寻常的要求的“顿悟”方法。
正因如此,《坛经》里才记载或塑造了慧能一闻即知、悟解非凡的天才形象;与此相对的,他的导师五祖弘忍同样具备点拨其“顿悟”的特出的教育手段。开头劈头盖脸的质问嘲讽,就是教育者天才的本质直观能力的展示,一番试机,几番安排,直到慧能在神秀的偈语前露出了才华的峥嵘,五祖才亲自将慧能唤回跟前传法交代。
同时,作为慧能“不识字”形象的对照性人物——深深沉浸于文字世界的神秀,他已经是一个优秀的学习者,恰恰就是在最后关头的临门一脚上,魄力与能力还有欠缺,使他达到了文字言说的极处还是羁绊于文字本身,不能在言语道断之后的达到“顿悟”的飞跃。与慧能上根利智的天才禀赋相比,他只是中等之资,作为普通大众以文字理解为辅助阶梯的代表,他象征了普通人的亦步亦趋按部就班的修习程序,这种稳扎稳打的学习方式无可厚非,但如果缺少相应的悟性参与和最后“顿悟”之光的朗照,这些僵化的程序和辛苦付出本身只有道德意志的意义,并不会产生整体的质的飞跃。格式塔心理学派倾向于把“学习”的本质理解为一种“顿悟”是有道理的,事情本身固然可以由文字指引,但文字理解本身并不一定与事情同一同在。正如海德格尔强调的那样“事情不只是涉及文字上的准确翻译,因为准确的译文有时候可能对真正的义理搔不着痒处。”“顿悟”就是突破文字的限制,朝向实事,真正搔着了事情本身的“痒处”。
可以说,祖师慧能“不识字”,即代表着祖师慧能善“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