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具有不可逆性,并不意味着人在时间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课堂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地管理好课堂时间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时间管理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将时间过多用在知识讲授、软件设备操作上面,忽视了它们服务的对象——人的体验,留给学生作为独特个体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另一方面,教师将学生的“自流”当做自主,片面追求教学活动效果忽视了教学的目的性,导致课堂就处在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
(一)教师主宰课堂时间
教师对课堂时间的主宰实则是知识教学专制化的表现。正如一线教师所说“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课时少。”知识取向的教学实践是教师的必然选择,否则教师将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规定教学任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粉笔离我们的讲台渐行渐远,黑板也逐渐被多媒体、白板所替代。知识呈现的方式较以前相比更加直观,更具有画面感,教师利用课件上的文字、数字、图表和图片传递(字、词、句、概念、命题、公示等)显性的知识符号,而忽视了知识符号所蕴含的逻辑根据和价值意义,忽视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建构和方法的反省,那么学生依然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这种由人灌到全程电灌的转变,实质上还是教师在自始至终控制着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是点燃求知欲的第一朵火花,是知识的启蒙之所。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使儿童把获得知识看成个人的发现”。核心素养是个体发展、适应生活所必需的综合素养。如果教学只是被看作机械简单的知识搬家,课堂时间势必被教师专制化管理,思维和行动被技术理性所控制,那么教学将失去其应有的人性向度,与以一本书、一张嘴,一言堂的传统的教学管理有何区别?教师对课堂时间的主宰既是对时间与精力的一种辛苦的浪费,也是与核心素养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相背道而驰的。
(二)教师投入课堂教学时间过少
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探究,倡导教师引起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启发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思考,这些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在缺乏对核心素养深入全面理解的前提下,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活泼之肤浅效应。有的课堂上热热闹闹,有观察、演示, 看录像、做实验, 也有个人自学、集体讨论。教学环节多,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匆忙而过。这些行为往往游离于主要教学任务之外,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和主要线索。有的教师过分迷恋于探究式教学而忽视其他教学方式,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都要让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一番,让学生忙个不停,干扰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有的课堂自始至终充斥着大量师生间问答,教师将课堂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消耗在繁琐的毫无目的活动上,致使学生真正接受学习和专注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对教学的重要内容无暇深入理解。如果学生的课堂学习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就像失去河床的洪流,没了目标和约束。教师看似把时间和自主权还给学生,实则却因为课堂时间管理的随意性造成课堂时间的消耗,并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