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高考与走班制基础性认识
 
更新日期:2019-12-06   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浏览次数:21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新高考基础性认识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高考方案逐步形成。新高考方案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科目及录取方式等方面均进行了革新。20

 
1.新高考基础性认识
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高考方案逐步形成。新高考方案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科目及录取方式等方面均进行了革新。2014年,在上海、浙江两大试点区域启动实施新高考“3+3”方案。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二批改革试点顺利启动。两批试点省份在完善高中育人方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优化高校选才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有益经验。2018年,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改革,教育部确定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鉴于“3+3”方案出现的选考物理学科学生太少的问题,广东省提出了“3+1+2”高考新方案。“3+1+2”方案中的“3”仍然是指语文、数学、英语3门必考科目,“1”是指物理、历史必选一科,“2”是指从化学、生物、地理、思想政治等科目中任选两科。“3+1+2”方案强化了物理、历史两个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使人才培养结构更为合理。目前,重庆等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市也基本确定采用“3+1+2”新高考方案。新高考改革对中学师资的配备、课程的设计、场地的扩充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走班制基础性认识
所谓走班制,是指打破固定班级授课形式,按照课程内容、层次重新编排班级,学生在学校提供丰富课程、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学力等自主选择课程,流入到相应的教学班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走班制教学形式在我国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名称也不统一。20世纪 90 年代,上海、江苏、天津等地开始探索走班制,但参与走班的科目较少,并且不涉及主科;参与的学校和学生人数也较少,各项措施并不完善。进入 21 世纪,尤其是 2004 年我国第八次高中新课改实施后,走班制受到更多关注,逐渐丰富多元。当前,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传统的行政班教学形式已无法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高校招生要求,在综合考虑学生志向、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校的师资和教室资源等因素基础上,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科目的选科走班教学模式成为高中教学组织方式的必然选择。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高考与走班制基础性认识

下一篇: 新高考与走班制基础性认识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