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牌方的利益驱使,符号赋予产品象征意义
对于这些化妆品品牌的符号化,更多的是来源于品牌方的自我构建。通过赋予产品一种深层次的含义,让其与同类的其他品牌产品区别开来,从而吸引消费者对其产生一种特别的关注。比如香奈儿的广告,一般都会找外国超模为其代言,广告中营造一种奢侈浪漫、高端大气的感觉,为消费者构建一种“香奈儿很高级”的符号意义。
(二)符号构建,满足消费者的角色扮演欲望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了“镜中我”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而这种认知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品牌方通过对于一种产品的符号化意义赋予,让相当一部分的大众都认可其所代表的符号意义,也就驱使消费者对其购买,以其符号意义来构建在他人眼中的自己以及本身眼中的“自我”。近年频频爆出的女大学生裸贷事件,究其原因,很多都是为了购买化妆品、奢侈品而进行贷款。当我们在批判她们太虚荣的同时,是不是也该看到这种虚荣的本质,即裸贷大学生追求的是这些物品的符号意义。希望通过使用苹果手机、迪奥、香奈儿,来显示出自己相对于他人的优越感,以此构建在他人眼中的自己。长此以往,甚至渐渐迷失对自我的认知,而通过他人眼中的自己构建了一个虚假的“自我”。
(三)“粉丝经济”的异化
“粉丝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消费。从2004年的《超级女声》到2018年的《创造101》,粉丝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粉丝对于自己偶像的追捧也更加狂热,这种狂热很大程度就是体现在消费上。当前的“粉丝经济”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偶像作品的购买和支持上,还体现在集资应援偶像的各种活动、以偶像名义进行慈善募捐等,而对于偶像代言的化妆品进行消费的行为可以说是“粉丝经济”的一种异化或延伸,这种异化,推动了符号消费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