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可行能力理论与相关概念辨析
 
更新日期:2019-12-11   来源:保山学院学报   浏览次数:49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阿马蒂亚森与可行能力理论阿马蒂亚森于1933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邦桑蒂尼克坦。由于其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

 
(一)阿马蒂亚森与可行能力理论
阿马蒂亚·森于1933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邦桑蒂尼克坦。由于其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作出精辟论述,1998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被称为关注最底层人的经济学家。
可行能力理论来源于森的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Development as Freedom,1999年)。书中指出:“一个人的可行能力指的是此人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的组合。可行能力因此是一种自由, 是实现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的实质自由 (或者用日常语言说, 就是实现各种不同生活方式的自由) 。”可行能力理论关注人们的自由发展,并通过五种工具性自由来进行评判,即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及防护性保障。所谓所谓政治自由,即人们享受正常参与政治的权利,包括政治参与、意见表达、适当参与决策等;经济条件自由即人们的经济状况满足其一般性需求,如普遍的教育、医疗及一般性的娱乐消费等需求;社会机会自由即人们选择自身职业、生活方式等方面自由,不受外界太多的限制;透明性保证即人们享有一定的知情权;防护性保障即对面临失业、养老、残疾等状况无能为力的人们提供一定的社会福利保障。
(二)“失耕边民”概念辨析
“失耕边民”一词为“失地农民”在边疆民族地区这一特殊语境下的衍生词,具有与失地农民相同的含义,同时也具有不同于一般失地农民的独特性。“失耕边民”指边疆民族地区抵边居住的人民由于耕地被征而形成的特殊群体。相比较之于“失地农民”,笔者认为“失耕边民”的特性关键在于“失”与“边”二字的特殊内涵。“失”的特殊内涵体现在土地对边民的重要性上。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他们永久性的就业和养老保障,但在边疆民族地区,这种重要性则更为突出。以云南边境地区为例,受制于自身地理因素及历史因素的影响,抵边居住的多为少数民族、直过民族,边民受教育水平及生产发展的方式、理念远远落后于内陆地区,同时边境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收入水平亦远远不及,耕地在部分意义上成为了一种稀缺性资源,边民对其的依赖性远超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失去耕地的边民就是失去自身最重要的资源。
“边”的特殊内涵则体现在失地农民在特殊环境下所呈现的其他特性问题。一般意义上的“失地农民”问题指的是农民失去土地后其所面临的生活水平下降、社会保障不足、市民化身份融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而“失耕边民”问题除具有以上几点问题外,还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环境问题。以云南边境地区为例,边民失耕后,受自身发展条件与境外非法务工人员的影响,其个人发展能力在边境地区内遭到极大的限制,为了发展,失地人员只能在自己原有的“土地产业”上从事一些低端收入工种或赴外省发达地区务工,由此一来,普通的失地农民问题便与边境虚空问题、非法跨境务工问题、边民群体生计发展、区域和谐稳定发展等问题联系纠缠在一起,形成失耕边民问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可行能力理论与相关概念辨析

下一篇: 可行能力理论与相关概念辨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