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国家的公共住房保障方式都不是单一的,他们之间既有一致性也存在政策差异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住房供求关系和居民住房情况的变化,公共住房政策本身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完善。经过多年演进,公共住房的发展趋势大致如下:
首先,政府角色由直接建设和供给者向公共住房体系建设的引导者转变。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渐调整公共住房政策的定位,并退出作为开发商的角色,降低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度,逐步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来实现公共住房的供给和保障。政府角色的转变,主要体现在通过优惠的金融和市场手段支持市场和社会主体开展公共住房的建设投资,从而达到间接干预住房供应,调控住房保障的目的。各国为实施公共住房政策,基本上都建立了专门的住房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源向公共住房建设和供给倾斜,动员社会力量助力公共住房的建设和发展。
其次,公共住房供给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公共住房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搭配组合进行住房保障成为未来趋势。在韩国,社会住房的建设采取PPSP(public-private-social-partnership)模式,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德国的人才住房也是供给方式多元化的典型,既可以由政府提供出租,也可以由非政府组织负责提供和出租。总之,公共住房供给的总体趋势越来越多样化,而政府直接建造提供的公共住房则越来越少。
第三,产权私有化及住房自有率提高。公房私有化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住房发展的另一显著趋势。其基本含义是,公共住房政策的重点转移到鼓励和支持居民购买公共住房方面,将现有公房面向受益对象(大部分为住户)大量出售,加快住房自有化。该发展趋势基于一个共识,拥有住房财产可以为社会带来稳定性。另外,通过推动公房私有化,也可节约政府的维护和运营成本,相应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因此,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各国公共住房权属关系也发生明显变化,产权日趋私有化,住房的自有率普遍提高。
第四,住房补贴模式发生重要变化。一般而言,各国政府的住房补贴方式包括两大类,即针对住房建筑业的补贴(砖头补贴)和针对住房需求者的补贴(人头补贴)。各国(地区)对低收入者的补贴方式逐渐由砖头补贴向人头补贴转变,房租补贴被各国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