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上谕亭的发展和分布
 
更新日期:2019-12-12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浏览次数:41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赣南地区上谕亭建立时间较晚,多随着雍正颁布《圣谕广训》而相继建立。此后,各地先后增建和重新了上谕亭,对于上谕亭的的发展和分布起到了良好的促进

 
赣南地区上谕亭建立时间较晚,多随着雍正颁布《圣谕广训》而相继建立。此后,各地先后增建和重新了上谕亭,对于上谕亭的的发展和分布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上谕亭建立背景和过程
明初,朱元璋即颁布了《圣谕六条》,并强制在全国各地推行和宣讲。作为《圣谕六条》宣讲的重要载体-上谕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但是就笔者所接触的史料,其他各地均有圣谕亭的建立记载,而赣南在这一时期没有明确记录。直到清雍正发布《圣谕广训》后,上谕亭才在赣南地区普遍建立。关于上谕亭的建立者,多为地方政府官员,一方面是响应中央朝廷号召,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教化民风,道光《信丰县志》载:“论曰,象魏之悬,民见之而不能尽谕也。道路之徇,故假遒人以木铎。而州长、党正、族师,又以时属民,而读法夫如是,乃无弗谕也。夫明兴,约法六条,诏乡约月吉宣示,此即读法,遒人之遗意。我 朝因之,康熈九年广为十六条,宪皇帝复演为万言圣训,明白晓畅,易知、易从。此城可家谕而户晓矣。亭之有设,则尤所以一其视履,俾知凛遵然。则兴行育德美,风俗而成,教化意城善哉。”这段文字说明的了上谕亭的功能,也体现了当地官员希望通过建立上谕亭改善民风的初衷。在资金筹措这块,多为本地乡绅捐助。同治《赣州府志》载:“爰推本以告同里,亭经始于乾隆四十一年春落成。于四十二年秋勷其事者,周淑宣、赖越材暨予兄黄魁之力为多亭上楼台则三人所捐建云。”这里的捐助者周淑宣、赖越材、黄魁之均为本地乡绅,且具有自发性的捐助性质。同时同治《大余县志》中一篇《重修上谕亭记》载:
“ 上谕亭,在治东百余步,乾隆三年,太守游公绍安曁邑侯沈公懋学捐俸创建。每月朔望率官僚于此,瞻拜焉肃朝仪也。礼毕,宣讲圣谕,环而听者,军民如堵。申之以孝悌之义,大本立而犯乱俱泯,正道明而邪说不惑。教之所系重矣,遇庆贺事于是乎行礼宜也。然旧制卑隘,弗称,迄今百有余年。未经修葺,以致风雨飘淋榱折、题坏,几于倾圮。太守邓公仁坤顾而叹曰:‘此为宣教化民之所,何可因循废墜一至此乎,重而新之可也。’因筹金二百为之倡,邑侯陈公纪麟捐俸数亦如之,但其费不资,士民亦多欲。”
这里说明在大余上谕亭新建和重建的过程中得到了当地士绅沈懋学、陈纪麟的捐建,特别是在重建过程中因为筹措经费不足,士民更是踊跃捐建,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赣南地区的上谕亭正是在清政府的强制推行、地方官员倡导、士绅的踊跃捐资背景下建立的,体现了一种合力的作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上谕亭的发展和分布

下一篇: 上谕亭的发展和分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