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演进
 
更新日期:2019-12-12   来源:唯实   浏览次数:34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工业社会,每一点经济的增长背后都是自然资源的无数损耗,在大多数人沉浸在机器带来的高效率生产时,有这么一群人看到了生产背后的消耗,可持续发展

 
在工业社会,每一点经济的增长背后都是自然资源的无数损耗,在大多数人沉浸在机器带来的高效率生产时,有这么一群人看到了生产背后的消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点点走向成熟。
(一)萌芽时期
20世纪40年代,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社会各界满心欢喜追求高经济增长,不断的利用、征服自然,而这时,在远离现代城市的简陋乡舍中生活的奥尔多·利奥波德隐约看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在他的著作《沙乡年鉴》中他创造性地从土地的角度阐述新的伦理学。首先,他延伸了伦理学正当行为的概念边界,认为应该对自然界和各类生命体加以尊重,保护所有生命的完整性;其次,他扩大了权利的概念,认为自然界自身有永续存在的权利。奥尔多·利奥波的土地伦理学首次将人类看作是自然界的一个成员,而非是土地的拥有者、独裁者,但这一时期,更多的人们被利益至上的经济主义所影响,不断的从自然界中获取生产生活所需的资源,还没有意识到环境危机的到来,奥尔多·利奥波的著作直到其逝世后才得以出版。
社会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愈来愈多,但人们的欲望却也是无穷无尽,不断的加大开发利用的程度,化学家开发了DDT,这样的一种杀虫剂能有效的防止农业病虫害,增加粮食产量,一经研发便广受各大企业的好评,更是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时间一久,害虫形成了抗体,反而是一些鸟类、鱼类等大量死亡,有些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了危害。当罪魁祸首指向DDT时,大量的企业为了维护其利益依旧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不可言说的伤害。在这时,《寂静的春天》问世,这部饱受争议的著作连续居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卡逊在书中从生态学的角度指出了DDT的使用对自然界造成的污染以及最终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这类剧毒型农药不仅难以溶解,渗透进土地的化学物质数百年留存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并能通过食物链由植物、动物转入人体内,引发各类疾病,让人类自食其果。本来应该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春天,却因为DDT的出现变得寂静无声,卡逊在指责那些为了利益使用剧毒性农药的企业的同时,也不断在呼吁人们去寻求另一条道路,一条能保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发展之路。卡逊一书,让人们开始看到被经济增长伤的遍体鳞鳞的自然环境,沉浸在经济增长、科技发展成果中的人们开始关注环境污染,开始去寻求包括环境发展在内的更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基本形成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人口、资源、生态问题都愈发严峻,而由于人口拥挤、争夺稀缺资源更是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动荡,发展中国家为了更快的经济增长不断去损耗自然资源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发达国家在依赖科技发展进行高效率的生产活动时产生大量工业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二次伤害。人们开始意识到自身所生活的环境逐步恶化,环境问题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倾其举国之力所能解决的,而成为了一个全社会的公共问题,各个国家都应该舍弃各自的利益去为了人类共同体的利益而寻求合作。基于共同合作的思想,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集合世界大部分国家首次共同探讨愈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呼吁全体社会“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应保护环境、造福后代。可谓是环境保护的第一个里程碑。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初步形成时期,面对资源的消耗与经济的增长,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分为悲观派与乐观派,其中以罗马俱乐部为首的悲观派在《增长的极限》中根据一系列的数学模型指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环境污染是不可逆的,但人对自然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果人类继续以经济为导向利用自然资源,必将造成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而以卡思为首的乐观派则认为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了社会财富,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所谓人类困境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1983年又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达3年的调查分析该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首次正式的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该报告指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过去,我们更多的关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伤害,但而今,自然环境也限制着社会发展,人们必须去寻求一条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的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路,这即为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从理论走向实践
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性文件,这些文件充分表露出整个国际社会对于环境污染的重视以及下阶段整治环境的决心,让各国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共识。特别是《21世纪议程》,向国际社会指明了环境保护的方向、构造了一个环境美好的蓝图,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涉及地球持续发展的角度阐释如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指明了不同的责任,发展中国家更注重人口生育率的降低,发达国家侧重于减少工业化模式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改变生产模式及人们的消费模式。
自此,环境保护不再是纸上谈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1994年,在开罗召开了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面对急剧上升的人口出生率以及与之不协调的经济增长,世界各国汇聚开罗共同商讨人口与发展的问题,并通过了《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
1995年,在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会议指出了全球发展面临的几大问题:贫困、发展以及社会一体化,各国对社会发展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会议中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思想高度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自然界向长期掠夺资源的人们提出了无声的抗议,生态环境的恶劣让整个国际社会引起重视,可持续发展不再是一个纸上描绘的蓝图,经过半个多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演进

下一篇: 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演进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