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创业创新教育的发展背景与重要意义
 
更新日期:2019-12-12   来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浏览次数:83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2015年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特别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

 
2015年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特别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要求在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并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我们首先来讨论“双创”的提出背景,以及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1.创业创新的定义与关系
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创新可以是科技上发展,可以是工艺上改进,可以是制度上进步,可以是流程上优化,简单来说,一切提高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创新。创业和创新互为依托,密不可分。一方面,只有通过万众创新,才能有效突破原有知识和生产力的边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新市场、新方向。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大众创业,才能鼓励有志之士参与市场发展,为经济发展的提供新的动力引擎。
2.高校与“双创”的关系
首先,高校是创新创业最重要的载体和孵化器,但高校的功能没有得到完全发挥。高校集中了创业创新所需的先进技术、人才队伍、研发能力、实验场所和设备等资源,也是全国前沿科技的主要产出地。根据教育部的资料,“十二五”期间,高校以占全国不到10%的研发人员和不到8%的研究经费,建设了6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务,获得60%以上国家科技三大奖励。
但是,目前高校的科研学术成果很少能够顺利转化为生产力投入生产和市场。转化率低的原因很多,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创业意愿低是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大学教育的进步,大学生参与研发和比例越来越多,但他们的创业意愿也相对较低。据调查,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比率只有2%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率的平均水平20%相差甚远。要培养规模较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需要大学的投入与支持,在大学教育阶段主动对目标专业与目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3 .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9项改革任务和30余条具体措施,要求力争在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双创目标提出以来,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各类创业创新联盟共同努力,开发推广一系列适合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课程。
4. 医学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现状。
开设“双创教育”的医学院校数量少,课程体系不成熟,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都不高。在前期调查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创业创新课程建设,还是创业工坊等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建设,基本都集中在工科和商科专业。早期参与双创教学的也都是理工类高校或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类大学。医学院校仿佛“置身事外”,参与的积极性和程度都较为滞后,尤其是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大多还在犹豫是否需要开展双创教育。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创业创新教育的发展背景与重要意义

下一篇: 创业创新教育的发展背景与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