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编辑如何应对媒介融合的挑战
 
更新日期:2019-12-16   来源:新闻知识   浏览次数:24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传统编辑受到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产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挤压,如果不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观念、增强竞争力,也会被淘汰。媒介融合环境下,编辑工作在职能

 
传统编辑受到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产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挤压,如果不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观念、增强竞争力,也会被淘汰。媒介融合环境下,编辑工作在职能、环境和形态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但工作的重要性未变,“把关”作用并
未弱化。为应对媒介融合带来的种种挑战,编辑在坚守职责的同时也需转变传统思维、掌握新技能,整合自身综合能力与新媒体资源,发挥特点与优势,提高创新力,培养专业化和特色化,方能再创佳绩。
1、整合纵向产业链资源的能力
媒介融合促使媒体平台资源大量增加,传统传媒业与计算机、电信等产业不断整合,衍生出新的内容产业;新媒介扩大了传统出版业的范围,但并未颠覆传统出版产业以内容为核心的特质。这一新型产业链中,内容依然是重要环节,编辑置身其中,基本职能和核心价值依然非常重要。而媒介融合使传媒产业在结构、价值链、销售渠道、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发生变化,编辑也将面对新要求。以数字内容产业的价值链为例,它包括五个阶段:内容产品的采集和创意阶段、内容产品的制作和集成阶段、内容产品的传输和分发阶段、内容产品的运营和分销阶段,以及内容产品的终端呈现阶段。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编辑不仅需要使用新技术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很多情况下还需具备后三个阶段的知识与技能。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编辑流程更为简单、快捷,“大编辑”一方面需加强内容上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需适应逐渐打破的流程分工,利用新技术操作整个编辑环节,具备统领全局的能力。如图书策划编辑,在一定的文字功底基础上,还需增强市场调研、读者分析、选题策划、媒体宣传、后期报道等各方面的能力。可看出,在“大传播”环境中,编辑的职责从内容加工扩大到内容发布、流通、销售等全产业链,在产业链的纵向都可看到编辑的影子,需要编辑整合产业链资源,实现价值链增值。
2、加强信息鉴别力
媒介技术的发展消弭了大众传播与小众传播、公共媒介与私人媒介、传播媒介与非传播媒介等之间的界限,政府可以有效地监管媒介机构,却难以监管分散的个人传播者,因为这需要极高的管理成本。因此,政府通过规制媒介来“把关”信息生产,控制内容流通的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受到挑战。对此,政府用宏观管理代替微观管理、间接管理代替直接管理的方式,用法律法规、行业协会及各网站机构自行管理的办法取代原来的行政督查,从而使编辑需面对新的任务要求,肩负更大的责任。信源的多样性和信息传播的多渠道性,需要编辑提高一定的学识水平及自身的鉴别能力,对信息去伪存真、抽丝剥茧,在繁杂的海量信息中顺藤摸瓜,筛选、提炼出受众需要,并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大传播下的大编辑,需要培养自身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提高职业素养。互联网和通讯网的联通,使得“媒介具有更大的政治颠覆潜力,更大的道德、文化和情感冲击力”,特别在当今世界公共空间日趋扩大化、透明化的趋势下,编辑更需把关内容、斟酌字句,用受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编辑和呈现信息,不能简单、粗暴、自以为是地对待所编辑的内容,更不能为利润去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生产低俗的产品来娱乐和愚弄受众。只有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冷静的头脑,与受众平等沟通,才能获得更多受众的支持。
3、引导受众的后现代阅读
媒介技术的革新也带来阅读方式的转变。随着时代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众化阅读,即传统阅读方式,逐渐被“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工业化、标准化、大众化阅读方式取代,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后者又再次被后现代阅读方式取代。当今受众追求的是一种后现代阅读,包括读书、读报刊、听音乐、看电视电影、网上冲浪。在这种阅读模式下,受众接触到海量信息,但很大部分停留于表面,具有肤浅、娱乐、反传统、反权威等特征,且大量运用影音等多媒体文件,“图说”逐渐代替“文说”,非线性、浅阅读成为主流。面对受众阅读需求方式的不断转变,编辑的工作内容和编辑人员的能力也需相应地转变。一方面,要求编辑有较强的文字能力和一定的传播学、出版学等知识储备,使得自己编辑、加工后的作品在快速流动的大量信息中,能被受众迅速找寻到,并且愿意继续深入阅读,进而在不同群体之间进行扩散,形成共同话题,达到大范围传播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要求编辑要加大对受众的引导,将后现代阅读方式的不利之处最小化。由于受众对知识的获取流于表面,缺少深层思考;而谣言、虚假信息的大量快速传播,对受众的分辨能力和知识储备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深知识鸿沟。洛克在《人类理解论》里说“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最本源的人性。”无论是后现代阅读还是传统阅读都会受到人类文明与人文精神的浸润。笔者认为编辑在各种媒体中都发挥着核心和灵魂的作用。所以在后现代阅读时期,编辑的责任不但不会削弱,反而有更多的课题摆在面前,有大量工作要完成。因此,需要编辑强调规范用语和深度阅读,加强自身修养,加大把关力度,不能随波逐流。
4、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大传播时代,传播机构不断兼并重组,竞争加剧,通过合并岗位职能来压缩人力成本,人才在不同媒介中的流动性增强,对复合能力的要求提高,如报社记者要求会写会拍,并能“采编合一”;电台播音员要求有编辑策划的能力;图书编辑要求有市场调研、读者联络、出版物整体设计等能力;网络编辑更是要求有策划新闻事件的能力。简言之,仅具有采访、写稿、加工能力已无法满足“大传播”环境,还需具策划、调查、制作多媒体、设置大众议题、引导公众舆论等综合能力。即使是专业领域的编辑,也需复合型人才,如版权贸易编辑需要的是法律、外语、出版多学科知识,单一学科背景难以胜任;再如古籍整理编辑,也需在掌握古汉语、古典文献学、包括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训诂学、文字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运用计算机等新的媒介技术,将古文献资源数字化,才能胜任保存和传播古代典籍的职责。在提高文化软实力,加快“走出去”的文化战略要求下,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了解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优秀人才将大有用武之地。无论是国家的教育和行政部门,还是各种媒体的编辑都要明确这样一点:无论是眼下还是未来,编辑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取消和削弱,而是越发重要,要求更高,仅靠传统编辑技能,是不能适应“大传播”媒介环境的,只有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层次,才能在媒介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具备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
5、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
新闻编辑在我国文化传播、新闻生产、文化建设、引导舆论中起到重要作用,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的作用,所以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宣传工作生存发展的共同指导思想,对于我们每一个编辑人员,都应该始终做到,始终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严守党的新闻出版纪律,遵守相关新闻法律法规,逐步强化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好新闻生产出版关,把好新闻报道内容的度,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正确客观的新闻报道稿件。
要培养和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在政治上把好关,编辑人员首先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培养自己的政治敏锐性、洞察力、鉴别力,能够理性的分析问题,报道新闻事件。其次,新闻编辑人员应该认真学习新闻编辑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以更加精准专业的角度切入问题,提供观点,引导受众。
6、扎实的专业技术素质
从事新闻编辑工作,不断学习是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要保证,不具备学习能力的编辑如同无本之木,在快速发展的新媒介时代根本跟不上快速阅读的脚步。当今时代,新闻编辑不再局限于自己报道的狭窄领域,编辑工作在融合媒体时代迎来了更大的复杂性、挑战性,需要编辑人员不仅要有自己所熟悉的专业,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是专业知识方面要精通,其他学科的最新知识动态也要随时了解。
编辑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自己在融合媒体时代的整合能力,在出现新闻线索时,不要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报道角度或报道观点,还应该整合现有新闻资源,充分分析,从而选出不同的角度切入新闻事实,获取独家观点独家立场,从而完成的策划报道新闻。
7、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所谓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编辑在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道德要求以及行为规范准则,例如新闻编辑记者就应该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做到足够的客观公正。因此,加强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建构,有利于培养编辑人员的优良品德,营造良好的新闻报道编辑风气,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编辑人员还必须对自身工作保持高度的热情,怀揣新闻人的高尚新闻理想,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产品在加工整合阶段,往往是最需要新闻编辑认真负责的阶段,此时,新闻编辑必须态度严谨,明确新闻稿件的社会价值,明确新闻稿件的报道影响,做到理性客观报道事件。
8、全面发展的实操能力
新闻是一个时时刻刻与社会、受众接轨的行业,新闻工作者无时无刻不在亲身实践,单靠理论是不能出色的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采写发布,新闻编辑记者还必须具备出色的实操能力,这里的实操能力正是评价一个整合编辑的重要因素,编辑不光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理论支撑,更应该深入社会实践,深入新闻事件,对新闻事件有一个面对面亲身体验与感悟,这样才会掌握第一手新闻素材,才会体会第一时间当事人情感。另外,实操能力还包括运用全媒体对于新闻稿件的处理与发布,社会已经进入融合媒体时代,多媒体的快速接收新闻是当今社会的主流节奏,单纯的报纸发布报道新闻已经很难满足受众的碎片化快速阅读需求,更需要新闻编辑整合新闻,利用全媒体报道新闻,使得新闻事件可以又快速又准确的报道给受众,并影响到受众的态度,提供正确的舆论观点。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编辑如何应对媒介融合的挑战

下一篇: 编辑如何应对媒介融合的挑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