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困境
 
更新日期:2019-12-16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浏览次数:20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我国宪法、以及2018发布的《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中都明确指出: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当的宗教信仰,共产党员不得

 
在我国宪法、以及2018发布的《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中都明确指出: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当的宗教信仰,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在2016年宗教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占学校学生50%左右的民族高校来说,由于宗教信仰等原因,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共产主义信仰尤为困难。
首先,主观情感阻碍了共产主义信仰的树立。高校的一些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对本民族的宗教具有与生俱来的信仰,这种“与生俱来”性使得他们排斥其他信仰。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甚至在寝室里通过诵经、礼拜、祭祀、做弥撒等仪式来表达并传播自己的宗教信仰,这种“仪式感”甚至影响了其他非宗教信仰的同学对科学信仰的接受。
其次,客观条件不利于共产主义信仰的传播。在新时代,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党的一系列政策的颁布执行,当代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呈提升趋势。但是苏东解体,动摇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西方思潮的涌入,使大学生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当代大学生轻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意义;党政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贪污腐化等现象,使部分大学生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再次,教学方法的滞后性以及原理的抽象性限制了传播的效果。当下“原理”课的主要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讲授这种主体-客体模式,而对于90后、00后大学生来说,强调主体间互动关系的网络交往成为他们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传递方式的非有效性限制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声光等传媒手段以其丰富的感觉刺激性占据了大学生的生活,这种占据使得他们冷落抽象、理性的系统知识,从而厌烦极其的抽象马克思主义理论。
根据近些年的调查可见,当代大学生有90%以上都认识到具有信仰的重要性,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呈上升趋势,但仍然有许多学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这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对于“原理”课任教师、尤其是民族院校的任课教师来说,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自身在弄清楚马克思如何从信仰宗教到信仰共产主义思想的转变这一“真懂”的基础上,实现“真信”,实现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有可能使学生树立起共产主义信仰。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困境

下一篇: 高校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困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