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处理好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才能形成两者之间的平等对话。民惟邦本,这一思想反映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夏书》的佚文有“后非众无与守邦”的说法。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孟子的“民贵君轻”说。《春秋谷梁传》则说“民者,君之本也”。西汉的贾谊具体地指出“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唐太宗李世民则总结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国富与民富之间的关系开始逐步规范化,很多人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只有民富后国家才可能真正的富裕。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就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道德建设对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这都要求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公民可以更加深入、广泛的参与国家的立法、政府决策和司法实务。广泛深入的参与民意调查,可以运用电子邮箱、微博、微信等方式来进行投票、选举制,广泛参与民意调查,提出意见,作出正确的决策。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随着群众自身素质和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应多从怎么为群众着想、怎么对群众有帮助出发,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制度,真正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只有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让人民广泛参与国家的重大决策,公民对于政府的决策事宜有所了解,才可以真正的从行动上来支持国家经济的发展,在保证自身经济繁荣富强的前提下会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政府处理政府官员与人民的关系
治理国家首先要管好官吏。这在韩非子的《韩非子·有度》中说: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则民安国治。”《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因此一个国家如果要真正的发展,就必须要规范官员的行为,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它们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不能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摆官架子,同时更不能利用手中的职权来以权谋私。我国在现代化国家治理的过程中更要遵循这个准则,对于官僚行为我们要从根本上予以制止,对于任何贪腐行为都不可以姑息。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处理好政府官员和公民之间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执政做到官不与民争利,才可以真正做到治国,只有把国家的政治家行为约束好了,保证财政收入可以真正用于该用之处,没有任何浪费,国家才可以真正的强大。因此一个国家的公民,特别是官员都知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如果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如果政府官员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习近平主席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也说:“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在干部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不能有任何松懈,要将反腐败抓到底,要管的严,管的死,让任何官员都没有贪污腐败的心思。
(三)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结构
不论是从当前国家改革的角度还是从政府科学理财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都离不开古代的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财政思想。其中王安石财政思想是具有借鉴意义,且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财税改革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也为我们财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的高度集权的“类现代财政”体制,在财政分配方面表现出的“现代性”一面,使中国古代多次出现“盛世”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长期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而其具有的集权性、阶级性、等级性的一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专制政治,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制约了经济发展。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财政支出的结构一直在优化,但是涉及民生领域的教育、文卫的社会文教费需要很大程度的提升,而作为行政管理费需要适时缩减。这也在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中略有成效,因此无论从预算监督上,还是从政府职能的角度上来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的责任范围,做到财权和事权相匹配。增加公共领域的投资,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从根本上来解决我国区域间的财政不平衡问题。
(四)正确处理国际关系
墨子曾说过“得四邻诸侯之救”,一个国家不仅仅要对内稳定,同时对外更要做到和平共处,这样一个国家才可以更加稳定的发展。墨子在对待非正义战争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还以实际行动来阻止战争的爆发,同时他还宣传小国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要与其他有实力的国家相互合作,这样才可以又实力抵抗大国的侵略。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交相利”这一原则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经济关系方面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之间进行互利互惠的往来过程中,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为国家间进行经贸往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