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本体论视角下的学生主体性研究
 
更新日期:2019-12-17   来源:教育探索   浏览次数:21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关于学生主体性的内涵,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学生主体性基本特点主要是整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独特性和发展性等。[2]有学者结合心理学中信

 
关于学生主体性的内涵,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学生主体性基本特点主要是整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独特性和发展性等。[2]有学者结合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理论探讨学生主体性认为,学生在对外部信息的能动的选择上呈现自觉性、选择性特征,在对外部信息的内部加工上的表现出独立性、创造性特征。有的学者认为,学生的主体性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人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性,它属于教育与发展过程的问题,是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调动、培育和提高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另一种是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它属于教育目的与教育结果的问题,是教育应塑造、追求和实现的学生在未来发展上成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主体性。有学者认为,学生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整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学者通过概念辨析,总结出学生主体性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它的表现特征具体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学者在课程评价中探析学生主体性,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
综观上述观点,学者们一致认为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基本特征,而自主性、主动性、自觉性、能动性等相近的说法总结起来就是自觉能动性,这也得到学者们的认同。但学者们也提出独特的看法,如学生主体性包括社会性、独特性、整体性、发展性等等。因为学界对学生主体性的内涵和品质的探究是基于本体论研究视野之上,通过概念和逻辑的推论探寻学生主体性的基本性质,不免沦于本体论的窠臼,显现出几个弊端。第一,逻辑演绎辨析脱离实践,脱离学生实体,学者依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学生主体性内涵,导致概念的内涵的繁复。外在强大的逻辑演绎思维提供了多种解释,但遮蔽了学生主体性的本质,教学实践者容易在这些概念中迷失,实践指导事倍功半。第二,事实上,我们承认主体性的发展既具有渐变性,又具有突变性。……不仅不同的主体在同一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表现各异;即使是同一主体,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活动领域、不同的心境下,主体性的表现也各不相同。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的主体性和学生同小伙伴游戏时的主体性有很大差异。从本体论出发,学生主体性被认为是先验的、永恒的,这会让教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差异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性等言之凿凿,实际上却放逐学生主体性。这两点问题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本体论视角下的学生主体性研究

下一篇: 本体论视角下的学生主体性研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