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改革的必要性
 
更新日期:2019-12-18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浏览次数:19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期待心理课堂效果提升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马加爵事件的发生到复旦投毒案的出现,

 
(一)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期待心理课堂效果提升
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马加爵事件的发
生到复旦投毒案的出现,再到近期的江歌事件,让社会各界对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刮目相看”,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频繁发生也一次又一次让人扼腕叹息,大学生怎么啦?我们的高等教育出现什么问题了?所有这些质问都指向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如何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中的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现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本上是建立在传统的病理性心理学基础上,把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当作课堂教育的出发点,关注的是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缺陷,这就导致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教学目标局限性:这种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只重视心理问题的预防,不可避免存在着局限性,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初目标,无法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应有的作用,也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当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病理性: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主要以问题导向,突出学生心理问题,教学内容多以学生心理发展的病理性和消极性方面为主。如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表现和预防、人格障碍的类型,抑郁症的表现和预防等,这种导向一方面使得学生容易对号入座,产生疑病现象;另一方面也会对课程产生误解,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才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3)教学方法单一化: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教学方式的创新,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存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倾向,这很难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4)大班制教学:目前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以两个行政班组成,人数规模在80以上,有的甚至由4个行政班组成,人数近200人。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很难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此外,大班制教学也影响和教学互动和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实施。5)课程效果评价偏颇。对课程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单纯以考试量化手段或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的调查方式进行,难以有效地反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
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独特的个性倾向,拥有更开拓的视野,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个体间的差异也较大,心理呈现多元化倾向[5][6];而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更多的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这对大学生心理课堂具有更大的挑战,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对大学生有实际帮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够更容易被接受。当代大学生存在感和参与感强烈,如果只是简单的满堂灌或教师为主的传授方式比较难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在每次的课程反馈调查中,学生们都会提到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增加更多互动游戏和心理体验内容。这更进一步提醒我们需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探索一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更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改革的必要性

下一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改革的必要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