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绿色区块链提供的解决思路
 
更新日期:2019-12-18   来源:贵州省党校学报   浏览次数:20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绿色区块链的内涵绿色区块链是对区块链的延伸和发展。区块链是在2008年由中本聪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不可伪造和篡改信息的、可自

 
(一)绿色区块链的内涵
“绿色区块链”是对区块链的延伸和发展。区块链是在2008年由中本聪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不可伪造和篡改信息的、可自动执行智能合约的技术体系,按照网络范围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相比于区块链,“绿色区块链”更侧重于环保,是一种以联盟链为主,对特定环保机构开放,具有准入机制,对内部参与者数据公开的多中心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生态系统:
1、在底层技术层面:绿色区块链以联盟链为主,采用高效可扩展的共识算法。
2、在数据和应用层面:由绿色数据资产和绿色应用平台共同构成绿色生态体系[2]。
3、在算法层面:哈希算法、实用拜占庭容错(PBFT)共识机制和bft-raft。
4、在服务领域层面:致力于服务绿色经济发展。
(二)绿色区块链的本质
虽然区块链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对区块链的需求日益强烈,服务于实体行业才是其发展的应有之义。相比区块链系统,绿色区块链技术体系是以联盟链为主,倡导和实践环保、贡献绿色资产的专业化区块链体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环保机构内部开放的联盟链
区块链的技术发展路径大致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三种,联盟链不同于另两者的关键在于其具有准入门槛,是对特定组织组织如环保机构开放的区块链。其次,这种部分意义上的分布式是“多中心化”或“次中心化”的信任模型,既保证了数据有一定的隐私性,又使得开发者在共识下有更改协议的能力,还解决了公有链硬分叉的问题。
2、可编程的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事件驱动的、具有状态的、获得多方承认的、运行在区块链数据库上的计算机程序,可编程的智能合约类似于可以添加限制条件的智能交易合同,当合约编码上链后便会受到联盟链上所有参与者的检验,并在满足源代码中写入的条件时自动执行。在一个多中心化的环境中,如果没有智能合约的限制,便无法规制繁多的交易模式和千差万别的交易条件,因此可编程的智能化合约不可或缺。例如,当财政资金拨款给环保企业时,可编辑一段程序写入其中,规定拨款的使用范围,使该笔拨款只能用于降低污染能耗,而不能用于其他支出。
3、智能化的绿色生态系统
信息不对称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数据信息掌握不足导致的,绿色区块链可利用分布式、多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协同共识的特性,将分散的数据连接整合,打破信息孤岛,建构覆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主体的智能化绿色数据库,然后通过设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激励模型,利用哈希算法、PBFT和bft-raft算法将其可视化,从而实现数据信息能够在相关利益方之间高效可信流通、共享和使用。
绿色区块链不仅能构建信息共享系统,并且能够通过“跨时间的共识机制”,充分挖掘联盟链内的环境数据和资产的巨大价值,实现价值流转的唯一性,明晰产权的界定与流转,构建绿色生态价值系统,开创义利结合、监管和激励互为补充的环保新模式,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区块链的发展方向
中国知网区块链论文数量从2016年开始快速增加,截至到2018年12月初,涉及区块链的知网文献已达4901篇,公开专利2538件,研究项目国内外约有上百个,但是目前多数对区块链的研究仅停留在研究、测试阶段,产业发展尚处初期阶段,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大规模的市场应用,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无法为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服务,这导致了其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一个能与实体经济结合,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的区块链技术体系是实现区块链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区块链产业化发展的条件。“绿色区块链”这一以联盟链为主,多中心化的技术生态系统将以环保为切入点,通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服务绿色实体经济,实现区块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点,绿色区块链的根本出发点是服务于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清晰。第二点,与环保有关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绿色金融蓬勃发展,为绿色区块链生态系统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第三点,联盟链将政府、环保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紧密联合,构建起交流自由且机密的信息大厦,既打破了沟通屏障又保证了数据安全。第四点,通过不断优化底层架构、算法、智能合约等技术,不断完善绿色区块链生态系统,打造绿色环保的绿色金融市场和可信交易市场。
因此,区块链行业在未来一定会进行绿色分叉,形成以绿色环保为目标,绿色共识机制为基础,联盟链、智能合约、哈希算法和PBFT算法等为技术手段,与绿色金融构建绿色技术生态系统的绿色区块链行业,实现区块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环保标准的建立和环境资产交易市场的完善,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持。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绿色区块链提供的解决思路

下一篇: 绿色区块链提供的解决思路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