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通过历史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更新日期:2019-12-20   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浏览次数:31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学生的问题警示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创新,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还要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

 
学生的问题警示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创新,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还要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包括对自我的认识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的能力。更要注重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做为历史的一分子,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参与到历史学习的过程,并以此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我设计并实施了《洋务运动》一课。
《洋务运动》一文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本单元主题讲述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介绍先辈们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的探索。本课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内容并对洋务运动做出了评价。课标中要求本课要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为了凸现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力图通过历史思维架起历史知识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我确定本课教学内容的核心是洋务运动的背景和成果及评价,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通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整理洋务运动的成果,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二是通过学生的思维参与,全面的评价洋务运动及洋务派人物,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并以此反观现实,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实施教学的概况如下:
(一)教学的导入是简单介绍近代化,并指出洋务运动是晚清的有志之士们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改变清朝国运的尝试,是中国追赶世界发展潮流的脚步,亦即中国近代化的过程。运用“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已经是现代历史的热潮和主题,引导学生了解近代化的概念,将本文内容置于中国近代化的背景之下学习,能够让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更客观、更全面的理解,也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有更多的启示,同时有益于学生现代化史观的形成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切入正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原因。课本给出了“内外交困”四个字,我提出“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交困’?”这一问题,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解答,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的分析如下:沙俄割占了我国15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太平天国建立政权,和清政府对峙;英法联军攻占了天津、北京,皇帝出逃,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对洋务运动原因的分析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预热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依然缺乏自觉意识,只是在问题的指引下,简单的分析。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完成对思维能力训练的预期目标,还需要调动学习者本身的情感因素,需要在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中植入情感因素。这时我紧接着学生们提到的《北京条约》,抛出了一个激发学生情感问题:如果你是恭亲王奕訢,签订《北京条约》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学生立即有了悲痛、愤怒、屈辱之情,他们的主体意识被唤起,为思维参与做好了更坚实的铺垫。
(三)在理解洋务思想、洋务思潮、洋务派的基础上,由学生整理洋务运动的成果并进行分类。
学生整理的过程是对他们综合思维的训练过程。让我惊喜的是,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课本资源,找到了本课的自由阅读卡中“1878年清政府试办邮政,设立邮局”的内容,20课中“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了四批幼童去美国留学”“1881年清政府修筑的唐胥铁路”“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架设电报线路,1882年上海开办电话局”的内容,以及第三课中曾纪泽出使俄国交涉新疆问题时的官职――外交官。他们还能够从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进行分类。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主动性已经被调动起来,而且综合的能力超出了我的预期,我立即进行了鼓励。
紧接着,通过让学生们分析洋务企业的产品,了解洋务运动口号及分期。如依此福州船政局生产了子弹、火药、炸弹、毛瑟枪、无烟火药、炮弹等产品提出问题:创办这些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能够逐步分析:增加军队战斗力――为创建海军做准备――强军,进而分析洋务运动第一个时期的目的:自强。同样,在学生知道了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以生产棉纱布料和冶炼钢铁为主后,也就自然能够分析得出洋务运动第二个时期的目的:求富。
这部分的内容的学习,有了学生在情感基础上的思维参与,他们自己分析归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训练,为下一步教学过程中难点的突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对洋务运动和洋务派人物的评价。这是本课的难点,我在设计中力图加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就更倚重于学生思维的参与。这部分内容采用问题教学法,由环环相扣的问题组织起来。在设计问题时,我坚持以教材为经,以历史和现实为纬,努力拓展的原则,从教材内容出发,结合历史与现实,提出既切合学生主体思维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兴趣、既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又密切关注现实、既富有挑战性又有现实意义并能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的问题,努力把学习过程从方法的掌握提高到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上来,把学习内容从历史延伸到现实上来,最终的目的是把历史思维能力训练的落脚点放在对现实的思考和理解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通过历史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下一篇: 通过历史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