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的多中心自组织人才协同模式在落地实施时需要建立起高校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培养相融合的保障机制。
1.内部协同培养保障机制
通过建立内部协同培养保障机制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教学服务,奠定国贸人才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首先,国贸“双创”人才专业核心能力涵盖综合素质、商贸英语与国际商务能力和国贸实务操作能力,高校可以建立跨学科、专业交叉协同培养机制,促进国贸“双创”人才培养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具体的做法包设置跨学科专业、拓宽专业口径和推进双学位和主辅修专业制度。其次,国贸“双创”人才是实践型人才,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课内与课外协同培养机制,充分搭建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衔接的平台和桥梁,构建起于常规实践教学优势互补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第三,探索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一方面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活动,训练培养“双创”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电商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并将可培育的创新项目孵化形成创业项目。
2.外部协同培养保障机制
外部协同培养保障机制的重点在于探索有效的协调机制去打破各主体的界限,以实现不同主体间的充分合作和资源的有效聚合,主要涉及国贸“双创”人才培养过程、教育资源、师资队伍、利益分配等环节的协同合作。
首先,在人才培养过程环节,需要在政府政策的引导监督下通过校企创新协作,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实施和培养质量评价上进行制度设计的创新,突破传统模式的制约,将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更好地衔接起来。其次,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政府、学校、行业、企业教育资源共同开发、利用、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支持和统筹协调功能,有效结合高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合理利用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促进政校企沟通合作,创新性地探索企业参与国贸“双创”人才协同培养的制度机制,搭建起政校企行合作的国贸“双创”人才培养平台。第三,构建校企行协同的国贸“双创”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一方面,引进聘请具有行业和企业背景的专职和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加强高校自身“双创”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支持具有“双创”意识的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双创”活动。第四,建立“五位一体”的多方利益互惠共享机制。利益互惠共享是“五位一体”国贸“双创”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持续的根本保障,缺少这一保障,校企合作不可能长久持续,作为能动主体的大学生也会丧失积极性。这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企业需求以及学生的诉求,在争取政府和行业的合作与支持下,探求协同合作、互惠共享的制度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