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进城困养”下的农村随迁老人情感保障问题
 
更新日期:2019-12-26   来源:农村经济   浏览次数:23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代际冲突问题。随迁老人与家人相处关系是影响随迁地生活幸福感水平的重要因素。生活中琐事众多,两代人之间不断摩擦,面对如何当与子女产生矛盾时,

 
1.代际冲突问题。随迁老人与家人相处关系是影响随迁地生活幸福感水平的重要因素。生活中琐事众多,两代人之间不断摩擦,面对如何当与子女产生矛盾时,农村随迁老人感觉自己寄人篱下,遇到问题往往选择隐忍或回避,很少与子女进行良好的沟通,导致代际关系陷入僵局。农村老人有他们传统的经验和方法照看孙辈,同时也比较宠溺孙辈,但是现代的年轻人认为老人的育儿方式已过时不科学,不认同老人的教育方式,就会产生代际矛盾。当随迁老人教育方式被子女否定,从而也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产生了怀疑。在饮食习惯方面,农村随迁老人喜爱清淡养生的饮食,与子女口味习惯不同,子女会抱怨老人做饭难吃,而老人也无法改变几十年的做饭方式,造成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在卫生习惯方面,农村地区由于卫生条件和设施相比较城市来说非常有限,农村老人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由于不爱干净受到子女的责备。生活中琐事慢慢积累成代际冲突问题,一方面造成了老人内心的自卑、自责,另一方面也由于老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不满,久而久之带来了家庭中矛盾的积压。农村随迁老人与子女吵架,生气委屈时,也只能跑到小区周边的角落偷偷抹眼泪,因为在随迁地没有其他的亲人朋友,周围邻居也都很陌生无处倾诉,城市复杂的交通也让他们无法自行返回老家,只能在家中苦闷受气。
2.社会融入问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其主要表现就是城乡户籍壁垒,这使得城乡的居民分成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城市老人享有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而农村老人迁移到城市的社会福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人们最有可能将自己日常交往的社会网络成员作为参照群体,当农村随迁老人和当地人交往逐渐频繁,他们有可能会更多地选择以当地人作为参照对象,从而更容易感受到自身的社会地位、异地看病、公共服务等的差异,使随迁老人心理产生不公平感。随迁老人迁移之前生活在农村,主要的经济收入是来种地或养殖等小经营,来到城市缺乏就业机会和能力,使他们没了自力更生的经济来源,而城市老人往往是退休工人,有固定的退休收入且医疗保险健全,农村随迁老人和他们相比有很大的心理落差。当地人的偏见或歧视行为也会使农村随迁老人对城市社会抱有一种排斥心理,这无形中加剧了随迁老人的孤寂与失落感。农村随迁老人在迁移地无法享有医疗保险或者报销困难,大多背井离乡打工的子女就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每天都忙于工作,使得很多随迁老人不忍心让子女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生了病就忍着,使自己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农村随迁老人最担心自己到城市非但没有帮到子女的忙,反而生病给子女添麻烦、增负担。
3.精神孤寂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年龄,老人对疾病的焦虑和对死亡的焦虑也日益强烈,随迁老人作为城市的外来人员,更害怕客死他乡,他们渴望回到家乡,过原来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想念家乡的亲戚和朋友。随迁老人中有些夫妻被迫两地分居,与子女团聚的快乐并不能代替夫妻相伴之情,随迁老人缺乏随时说心里话的老伴,内心的寂寞感难以疏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女对父母的依赖越来越低,随迁老人移居到城市家庭角色发生很大变化,不再处于家庭决策者和权威者的地位,而是承担着家庭照料者和后勤保障的角色,日常生活不受关注,更无人关注情感的问题,成为家庭里被忽视的人。随迁老人原来生活在农村,精打细算的生活也可以自给自足。来到城市使他们没了经济的来源,吃穿用度都是子女购买,依靠子女的经济支持,这使得他们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家中的大小事物不敢轻易插嘴,只能像个保姆一样默不作声的每日做一日三餐和照看家人的生活起居。农村随迁老人来到陌生的城市,平时的交际圈子很小,没有能够聊内心的话题,疏解孤独的朋友,都想能够回到老家生活。
4.育幼矛盾问题。受传统的甘愿向下奉献家庭责任伦理的影响,随迁老人义不容辞的承担隔代照料的责任,愿尽最大努力减轻子女的负担。隔代照料是漫长、复杂和艰辛的任务,随迁老人普遍年纪偏大,体力下降,身体健康存在问题,照看孙辈时一不留神就容易使孙辈磕着碰着,记忆力差就很容易忘记做饭和接送孙辈上下学,因此随迁老人在隔代照料时都有很重的精神上的焦虑感和负担感。在育幼教育方面还与儿媳的存在矛盾,农村随迁老人依照自己的传统不科学的经验照看孙辈,并且还十分溺爱孙辈,这容易与儿媳产生家庭矛盾,付出了大量的辛劳照看孙辈还换来了儿媳的不满与数落,随迁老人内心充满委屈和难过。此外,农村随迁老人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有限,平日里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新知识、积累新育儿经验,由此带来的压力和挫败感也影响随迁老人的心理健康。王伟进研究发现目前随迁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老人思想文化观念落后乃至不科学,加上自身面临各种环境适应问题,对儿童的教育可能存在负面作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进城困养”下的农村随迁老人情感保障问题

下一篇: “进城困养”下的农村随迁老人情感保障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