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转变教室布局风格之必要性
 
更新日期:2019-12-26   来源:高教探索   浏览次数:21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指出,要利用高校思政课这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指出,要利用高校思政课这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这标志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成果“三进”工程的启动。十多年来,各高校也都十分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进”工作,学界对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讨论也非常广泛和深入,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比如建成了很多门国家级精品课。
北京大学陈占安教授认为,高校思政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三进”工程中,高校都十分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堂互动和课堂讨论。但是,无可否认,目前这类“互动”常常只是停留在师生之间,而且“教师主动一问,学生被动一答”这种互动形式中的内容十分肤浅,无法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更无法深入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方式之中。201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指出,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这个文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点明了“三进”工程面临的重大症结,即课堂上教与学分离。以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老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师主动地问学生被动答的“满堂灌”现象占用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讲师生听”所占时间极其有限,而且学生只是想讲给老师听,生生之间基本互动不起来。各高校也推行了课堂讨论(即讨论式教学方式),然因为思政教学“学生多课堂大”的现实状况,这一方式也难免流于形式。而且即便是“形式”,在实施过程中也缺乏学生参与的普遍性。有的老师也会给出课题供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社会调查写成研究报告,但这样的学生小组只是少数人活动,他们上台汇报时,重点也是讲给老师听。而小组之外的同学常常淡然处之,漠不关心。况且,即便一个学期下来,也排不了多少个小组的研究活动。由此可见,众多的思政课教学仍不能摆脱“自上而下”灌输的窠臼。
事实上,学生在主观上是愿意接受或者说赞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生为何不希望自己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一定理论水平的呢?那为何思政课课堂教学却出现种种不尽人意的现象呢?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之一——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这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出现教与学分裂的情况,不是内容有问题,就一定是形式出了问题。我们的各门教材都是集中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各领域最权威的专家学者编写的,并是获国家审批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工程之成果。这样的成果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具有引领性,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是没有问题的。有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形式来承载。而问题恰恰就在于形式,这个形式指的就是高校思政教学模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转变教室布局风格之必要性

下一篇: 转变教室布局风格之必要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