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教师与学生的维度
 
更新日期:2019-12-30   来源:物理教师   浏览次数:21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此次课改较前几次课改的最大不同在于核心素养,即能力的培养和立德树人,即育人的提出。这两方面要求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能力培养和课堂文化构建中得

 
此次课改较前几次课改的最大不同在于“核心素养”,即“能力的培养”和“立德树人”,即“育人”的提出。这两方面要求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能力培养和课堂文化构建中得到完成。
1.教师引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不同与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的灌输性教学,新课改强调物理学习中掌握物理概念,物理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些要求是以素养的目标提出。所谓的素养就是平时训练和实践获得的技能,是一种能力。那么新课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关键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训练和培养。实践包涵两种一是人的物质活动,二是思想活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也涉及这两个方面的实践,既有身体力行的实践也有的思维参与的活动。所以课堂能力培养的评价原则是: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生参与体验类,动手类的活动,更要体现在学生思维参与的教学活动。例如,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可以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结果,归纳表述自己思考之后理解的概念;再设计概念的内涵外延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不断参与思想实践,不断思考提炼概念的本质。在实验探究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分组合作,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分组指导,调查反思、班级答辩的形式,让学生在每个环节中都要思想上“跳一跳”,真正思维上参与课堂才能得到答案。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可以将物理原型从生活或者实验中引入,引导学生简化实验、生活中的物理原型,再类比原有知识得出新的物理模型,在拓展应用中强化知识技能和思维。真正的做到让学生告别以往的“被填鸭”或“提线木偶”的角色。
2.教师与学生共建良好课堂文化
新课改创新性的提出“育人”的观点,使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教人学物理”改为”用物理教人“。对于道德品质的培养,古语有云:“言传身教”,”身教”体现在师生日常课堂交往相处的模式中,体现在传递、学习物理知识中构建出来的文化里。
2.1师生相处模式中共建的人文课堂文化
一字不差的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来演绎,听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其原因是师生共建的相处模式传递出来的课堂气氛感受不同。评价课堂人文文化的标准是:体现尊重与包容,对话与合作,探究与创生,共建与分享。
尊重与宽容体现在师生相互平等,都拥有学习、交流、讨论和实验的权利;体现在理解相互年龄,性别,时代,家庭,文化、遗传等带来的智力和思维上的差异;体现在对学生错误的包容。对话与合作体现在师生角色共生,师是生,生是师,大家都具有双重身份,相互学习促进;体现在交流的内容不仅是物理知识,物理思维 ,还有对生活感知,对人生的鼓励;体现在合作方式的多样化,有小组合作,两人合作,也可以是全班参与的合作。探究与创生体现在通过学生主体的阅读,分析,交流,思考对存在与课本知识的构建成自身知识体系的再创生;体现在对知识技能的构建中训练增进物理思维。
2.2师生知识传递中构建的物理学科课堂文化
新课改明确提出物理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但,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并不一定体现在教材中哪块内容或者教学阶段的哪段时间,它其实是一种文化和精神,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就好比,水果多汁,切开却不见哗哗的水,因为汁水渗透在果肉里,渗透在每个细胞内。所以,此点的评价着眼在一课堂的每个细节。教师方面学科课堂文化的细节体现在像演示实验时,规范操作,数据读取科学,尊重实验结果,根究误差来源等的严谨科学态度;学生的学科课堂文化细节体现在规范书写,概念的精确表达,按实验要求、目的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台等严谨的科学态度上;学科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课堂内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介绍,感悟大师们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付出的努力,也体现在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应用,激发学生们学好物理服务社会的情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教师与学生的维度

下一篇: 教师与学生的维度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