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生鄂伦春民族村保护与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更新日期:2020-01-02   来源:河套学院论坛   浏览次数:31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伟蓝图。发展产业,兴旺产业,优化产业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出 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伟蓝图。发展产业,兴旺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同样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将现代文化通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提升乡村的精神内涵,才能真正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新生鄂伦春民族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村建设存在问题如下:
(一)产业优势不突出
1、农业发展没有优势。受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影响,新生乡全年有效积温短,土地品质差,地块分散,可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少,产量低,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
2、特色畜牧产业尚不突出。目前,新生乡特色畜牧产业主要有野猪和鄂伦春马的养殖,特色畜牧产业尚不突出,也未能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
3、旅游业发展力量薄弱。新生乡的旅游业是由政府实施进行的,没有专业的实施主体,缺乏投资主体及资金投入,同时缺乏相关的旅游业发展人才。接待能力有限,由于住宿场所不足等限制,只具备接待小型旅游团队能力。
(二)民俗文化传承保护难度较大
即使在不断努力的情况下,鄂伦春族依然面临着文化失传的严峻问题,许多鄂伦春族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居住在全国各地,具有新的生活圈,新的环境,使用民族语言的机会越来越少,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关注度也在下降。另外,由于鄂伦春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生产生活、技能传承都通过言传身教,因此对于鄂伦春语的保护与传承更具有挑战性。目前由全乡只有12名55岁以上的老人会讲鄂伦春族语言,鄂伦春族孩子参加民族语言培训主动性不强,以及缺乏语言环境等因素,年轻人对传统狍皮、桦皮制作等民俗文化传承兴趣不高,民俗文化存在断层失传危险。同样,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形势严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需要传承人来继承和延续。目前在鄂伦春地区传承人的年纪普遍偏大,人数较少。市场不景气、使用范围小、学习周期长、资金缺乏等都是导致传承人匮乏的重要原因。年轻人对于民间技艺学习的兴致不高、动力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势严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生鄂伦春民族村保护与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下一篇: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生鄂伦春民族村保护与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