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综合素质评价与核心素养的词源学分析
 
更新日期:2020-01-03   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浏览次数:19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素质与素养的概念辨析在古代,素指的是本色,即白色,名词含义主要指白色的东西,如《孔雀东南飞》中写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这里的素即

 

(一)素质与素养的概念辨析
在古代,“素”指的是本色,即白色,名词含义主要指白色的东西,如《孔雀东南飞》中写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这里的“素”即白色的布;“素”做形容词时指的是朴素,不加修饰的;“素”做副词时主要指的是平素,一向。而“质”本义指抵押、以……作人质,现在最普遍的用法是作名词,指的是事物的根本、特性,本体,本性或人的天性禀赋。而“养”在古代的本义是放羊、喂养,而现在引申为养育或修养。那素质和素养如何界定呢?《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有三种观点:①人生理上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心理学大辞典》对素质的界定是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精神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该研究主要是从教育学角度进行界定即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它不仅仅指狭义的先天生理禀赋,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后天养成,而是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双重作用的“合金”。而素养是如何定义的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素养”为“平日的修养”。素养在古代主要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如《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这里的素养就指的是经过培训获得的修养。而现在的素养概念主要受国外概念界定的影响,指的是个体在真实的情境下解决复杂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或能力,指的是不同领域和不同的人应具备的共同基础、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是否可以将素质与素养等同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素质概念是属性概念,更多强调教育要从人本身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以人为本,考虑学生受教育的可接受性和个体差异性;而素养主要是功能概念,更多是从情境的特性和需要来考虑学生发展的内容和方向。因此,素质与素养并不能完全等同。
(二)综合素质评价与核心素养的概念辨析
首先,关于综合素质的概念辨析。“综合”原意是将几千根不同的经线通过“综丝”把它们合并起来便于操作,后引申为将不同部分、不同事物的属性合并成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综合素质从字面上可以定义为多方面素质合并组成的整体。但这种定义就过于狭隘了,综合素质并不是多种素质的简单合并,而是需要发现不同素质之间的联系,使之融合成一个整体。综合素质是一个独特个体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身心发展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内在、有机、互融的整体性素养,是个体自身所具有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特点的总称。由此可以看出,综合素质既是一个个体全面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素质,也是一个个体的个性化素质。其次,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辨析。“核心”的意思是中心或主要组成部分。而核心素养一词是在吸收境外“Key competence”理论基础上创造的概念。因此,在对其进行概念界定时会受到境外话语的影响。国内核心素养的两个权威资料《核心素养》和《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前者的界定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后者的解释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二者得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需必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基于素质与素养的辨析和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辨析,可以发现,核心素养的选择依托综合素质。最后,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辨析。“评价”一词,从汉语字面上理解为“评定其价值”,《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在英语中,“evaluate(评价)”也是从“value(价值)”这一词根变化而来的,只是加上了前缀“e-”,该前缀具有“引出”“出自”之意。所以,由评价的中英文解释来看,评价与价值是密不可分的。那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定义呢?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观察、记录、分析,从而判断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做法的重要举措。综上所述,以上是综合素质评价与核心素养的词源学分析,接下来将会具体论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综合素质评价与核心素养的词源学分析

下一篇: 综合素质评价与核心素养的词源学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