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本质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共享经济的本质特征逐渐显现。共享平台是共享经济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其构成的核心要素正是共享经济发展的本质所在。本文认为,共享平台的构建需要具备四种基本要素。一是闲置的资源。抽离于使用状态下可以让渡使用权,即实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闲置的资源是共享平台有效供给的基础;二是进入市场且真实表达的需求。在有效需求方面又可分为体验式需求和成本型需求(郑联盛,2017)。第二类以降低消费成本为目的的需求真实地体现了使用而非占有的特征,是共享模式的主流,成为了构建共享平台的又一重要前提;三是信息匹配环节的构建。有效供给和需求的形成只是实现共享的前提,而消费者主动消费和即时消费的实现有赖于消费便利性程度的提升。引导被动消费向主动消费转变就需要构建移动互联网技术带动下的高效透明的信息匹配环节。通过该环节对供求双向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从而削弱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性,减少市场失灵。四是获取多样化收益。与共享有时可能是无偿的不同,共享经济必须以获取收益为前提。这一要素可以看作是信息匹配环节的延续。对于供给者来说,其选择提供闲置资源的使用权首先是为了获得该标的的多样化社会价值、实现经济收益增加,并由此降低所有权占有期内的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付费使用而非占有某种资源,进而获得多样化需求体验,正是获取其自身消费者剩余的体现。通过这种获取双向收益的方式,共享平台最终能够实现“按需分配”和“物尽其用”的价值目标。
通过以上对共享平台的分析,不难发现,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一个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以及实现在共享平台上整合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匹配供求双方信息的社会化过程。同时,随着交易链式扩展以及共享网络发展规模的扩大,共享经济还会呈现出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信息匹配中的边际成本递减规律。
(二)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自2016年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逐年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来,人们对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整体上看,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规律,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以下三个鲜明特征:
1、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较2015年增幅达76.4%;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52850亿元,较2016年增长43.81%。其涨幅虽有放缓,但整体增速依然可观。其中,非金融共享领域市场交易额比上年增长66.8%,金融共享领域交易额比上年增长35.5%。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领域的服务提供者人数约为6000万人,平台直接解决的就业人数约为585万人,比上年增加约6.5%;到了2017年,参与共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7亿,其中约有7000万人参与提供服务,而该平台更是直接性解决了716万人的就业,这一比例占到了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9.7%。2016年共享经济企业融资规模达1710亿元,这一数据到2017年达到了2160亿元。截至2017年底,中国拥有60家独角兽企业,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26.8%,其中具有典型共享经济属性的企业又占中国独角兽企业总数的51.7%。共享经济体量的快速扩张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共享经济发展领域不断多元化
根据2016年《报告》中的共享经济图谱所示,我国共享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交通共享、餐饮共享、住宿共享、物流共享、知识技能共享、金融共享以及服务共享领域。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到了2017年,共享领域在上述基础上向医疗共享、农业共享以及其他非金融类产业共享领域发展,不断扩展着共享经济的外延。就共享经济发展领域的热度而言,2016年位居“峰值时间热度排行”一三两名的均在出行领域,第二名则是医疗。到了2017年,知识技能、生活服务、房屋住宿三个领域的市场交易额则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态势。尤其是知识技能共享,其增速高达126.6%。以网约车和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出行,其市场交易额以56.8%的增速位列第四,但其年度融资额却位居第一。我国共享经济已在涉及农业、教育、康养旅游等重点凸显民生的非金融领域进行了多样化探索实践,挖掘和扩大存在的潜力市场。不断广义化的共享概念和不断多样化的共享领域投资主体,使得我国共享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3、共享经济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和国际合作发展趋势不断显现
在我国共享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同时,还呈现了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以及国际合作不断深化的发展特征。信用是共享的基础,信用体系是共享平台顺畅运行的潜在保证。随着现代科技中“信息脱域”技术的运用,平台通过对供求双方的信息收集、信息遴选、信用评级以及失信惩戒等过程,使得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机制得以构建,进而使得信用问题得以缓释。而随着共享平台信用体系日趋完善,使用免押将成为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共享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摩拜等品牌的共享单车已规模化进入欧美市场。滴滴出行,作为共享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已在国际市场持续融资超过100亿美元,其企业战略之一就是走国际合作发展道路。摩拜单车、滴滴出行正是我国共享企业走向国际化、破除壁垒的缩影。《报告》指出,我国共享平台发展路径需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而“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一步就是推动共享品牌走向国际化。共享平台信用体系的构建和国际合作的开展无疑将提升我国共享经济协同治理水平,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平台和品牌走向规范化,最终提高共享经济运行质量。
共享经济呈现出的以上发展特征充分说明,共享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模式,在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刺激了消费、创新了收入分配方式、带动了社会就业水平的提升和经济规模的扩张。其向非金融服务性领域的扩展趋势对解决产能过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共享经济在休闲农业领域的运用也将成为带动农业经济增长、休闲农业品牌化建设、创新性解决“三农”问题的下一个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