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课热潮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在深刻把握思政课性质和特点的前提下,明确回答“慕课是否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务实、冷静、科学的态度,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既不能盲目跟风、又不能消极听之任之。
1、慕课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对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产生冲击。大量西方价值观伴随着西方幕课席卷而来,其内容、立场及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张本,冲击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青年大学生在接受慕课优质教学资源的
同时,也被不知不觉耳濡目染了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极其不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冲击,这种形势下思想政治的力量显得极其被动和单薄。习近平总书记说:“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 这种状况
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慕课领域不能没有中国高校思政课的身影,避免和防止慕课全球风暴形式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消弱,积极防范“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借此渗透,筑牢中国人民的思想根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十分必要的。
2、慕课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也打破了师生“面对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形式保证。在研究及推广慕课过程中,要深入总结和思考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否适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科思政专项课题,“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及对策研究”,课题号TLSZZX17--024
用于各学科的特点及要求,不是传统的都是陈腐的落后的都要否定和排斥,也不是现代的就一定是进步的而照单全收,不可盲目跟风,不加甄别地普遍适用是不可取的。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和质量必须把握学科的特点、遵循思政课教学的自身规律开展教学。
慕课这一教学形式有悖于思政课的教学规律,关键在于减少、甚至割裂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这一根本的手段和方式。“面对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尽可能与学生保持经常性面对面接触、沟通、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这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特有的普遍规律必须严格遵循。只有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才能实现思想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观点上的达成一致,教师才可以牢牢扭住学生的言、行、意、志,掌握学生所思所想,把他们的思想引领到课堂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思想活动,才能实现课堂内容入脑入心进入到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人、培养人、引领人的目的。而慕课的教学方式,通过人机对话开展教学,学生有很大的随意性、自主性,身体可以随时离开电脑、思想也可以任意天马行空,完全在教师的可控范围之外,失去了在固定场所“面对面”进行思想沟通的庄严、规范与神圣感,难以实现为学生成长引路的目的。
3、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有别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慕课是一种面向社会公开的自主学习方式,学习者是在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积极的主观学习愿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的前提下而选择相应慕课内容学习,学习者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这种前提下进行慕课的学习能够保证应有的学习效果。
对于那些没有学习自觉性,学习愿望不高、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类学生本不太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课程,让学生面对一台冷冰冰的机器何以能够座得住、静得下、学得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认真观看视频、是否专心听讲、是否积极思考,完全在没有外界监督之下,学生学习的状态完全是不可控的,难以保证应有的学习效果,难以使思想理论入脑入心,不能内化于心又何谈外化于行?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如同虚设,达不到思想的引领、人格塑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