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
 
更新日期:2020-01-09   来源:高教探索   浏览次数:19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出席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时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出席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时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呈快速发展态势,2018 年我国研究生年度报考规模达到 238万,在校研究生总人数已突破 200 万,面对这一逐年增加的研究生招考和培养数字,我们警示反思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不难看出,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的高校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仍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主体针对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推出了系列选拔、培养、保障等特殊政策或基地支持计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纵观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系统过程,理念陈旧、体制机制不健全,研究生创新意识不强一直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瓶颈,概括来讲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中存在着以下困境:
1.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服务保障略显滞后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是研究生选拔机制,关键环节是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互为一体。要实现两个环节同步协调发展,就需要打破原有的招生选拔和培养管理旧体制的束缚,在研究生选拔、培养模式、国际化合作和拔尖人才后续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出以质量为内涵建设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全新管理体制,为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多方位、智能化、专业化的支持服务保障体系,才能招收到专业兴趣浓厚、个性突出、有独立见解和愿意全身心投入的好苗子,培养出杰出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更新管理理念、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其紧迫性更加突出,我们必须打破这一瓶颈。
2.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探索缺乏深度
针对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历史阶段重要任务,近年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重点高校都从研究生导师培训、因材施教、实验特区、国际化合作培养等方面探索施行了一系列的培养模式,无论是从组建专门的学院还是设立专门的实验班或实验基地等,对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经费支持、优先资源配置和研究生成长成才等方面都给予了相应的支持和足够的重视。但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对其培养模式不能简单停留在短期的激励或政策扶持上,需要放眼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和后期发展需求,从多维角度来深入探索实践独特的研究生拔尖创新培养模式。不能通过设立特殊的“拔尖计划”来限制研究生学习生活,要为研究生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和自主选择的空间,淡化功利性指标,注重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真正达到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
3.研究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自我发展内驱力缺乏持久效能性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研究生人才观,最终的目标理念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问题意识恰恰是思维创新的助燃剂、是创新创造的发动机,是创新能力形成的粘合剂,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于研究生将学术研究引向深入的关键[6]。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数学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提出新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才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目前部分研究生由于自身努力意识不强、知识体系建构不全面,知识储备不充分、知识结构不合理,对掌握新知识缺乏兴趣等情况,当遇见疑难时,学习就缺少了主动性,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或不能持久,对问题的理解也是简单停留在表象的认识,难以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将问题内外关系建立联系。既不能透彻理解问题的表象,又不能发生联想;既无法与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又无法理清问题的来源。由于对问题情境的茫然,个体无法对问题的情境形成知觉,也就无法形成问题意识,这些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

下一篇: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