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奈飞“撬动”好莱坞的一系列举动,可以发现,它在影响美国传统电影业的同时,也促进着后者的进步与发展。正是面对流媒体平台的“来势汹汹”,好莱坞大电影公司才有动力“奋起直追”。显然,未来美国影视产业的发展,也将继续围绕两大话语权的竞争而展开。具体来看,未来有以下几点可能的发展路径。
第一,发行体系的灵活、多样化是必然选择。从“观众”到“受众”再到“用户”,体现的不仅是名称的变化,其背后更是选择权的不断扩大。用户可以选择院线电影,也可以选择网剧、网络大电影、网络综艺、短视频。虽然去电影院看电影,在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仪式感”因素,但越来越变得“非不可替代”。在选择多样性不断增加的前提下,“窗口期”的不断缩短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也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不二之选。
第二,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是“制胜法宝”。这里的“智能化”指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新技术的采用带来的产品设计精细化,另一方面指“众筹生产”这种新形式的逐步采用。相对于传统的收视率调查等手段,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用无疑可以使电影生产者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前一些较为模糊的差异性因素将会得到更多展现。但数据并不是一切,关键在于如何合理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创作。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源于生活,更应高于生活;否则,只是简单的“数据叠加”,就丧失了其艺术成分。一如网络小说从创作开始就是网民“群策群力”的结果,虽然奈飞已经做了相关尝试,但未来还有很大的可挖掘空间,越来越多的受众会参与到电影的创作之中,从创意策划到情节调整、结局设计,甚至镜头语言的变化等拍摄细节,“群策群力”的生产新流程将会创造出更受用户喜欢的作品。
第三,文化多元化是目前“短板”。虽然好莱坞、奈飞对性别、种族等话题已经非常关注,但无一例外,仍局限在美国价值观视域内“美国至上的普世情怀”之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价值观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已经被展示得较为充分,要想做出新意更难。那么,从他国文化入手,使自身电影体系中的文化实现真正的多元化,是其未来可考虑的发展方向;不论是从新鲜感,还是可挖掘的深度,都是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