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社会平衡发展和乡村充分发展,通过农业和乡村优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势。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而民宿业能够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板块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国家旅游局在2017年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中对民宿的定义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措施。
在我国台湾地区民宿发展较早,台湾地区民宿主要在乡村,将乡村文化融入民宿是台湾地区民宿的一大特征,如将民宿同观光果园、菜园等相结合。在大陆,最开始是农家乐然后是家庭旅馆形式,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和旅游业的发展,民宿热度开始上升,成为了收益较高的行业,民宿也逐渐从家庭副业向家庭主业转变。在2017年中国旅游人次突破50亿大关,旅游消费升级带动了产业转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民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统计,预计到2020年,民宿市场能达到300亿元规模。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换句话说,民族地区具有多维特性。各民族多元一体,政治一体,文化多元。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文化鲜明,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引导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在通过乡村旅游来带动经济发展,民宿也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式。民族、民宿、民生是我国少数民族民宿建设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少数民族地区格外突出。因此少数民族聚居区根据旅游等现实需求发展民宿产业是解决发展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每个民族都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56个民族,因其民族文化多样,而使中华文化多彩。从另一个层次看,少数民族民宿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地游客可以和少数民族民宿主人通过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目前我国的民宿主要分布在大型城市、知名景区分布的东部与西南部地区,通过《2018年中国线上民宿发展报告》可知除了以北京、厦门、杭州为代表的大城市外,少数民族聚居区逐渐成为民宿旅游的热点。随着交通的便利,西藏、新疆、内蒙古等边疆城市成为了旅游选择的重点,旅游热度的上升带动了少数民族特色民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