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共生视野下导生学术共同体的理论内涵
 
更新日期:2020-01-13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浏览次数:20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吴康宁用共生来表征师生关系,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共生、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趋势。学术共同体是指致力于某一学科知识领域的

 
吴康宁用共生来表征师生关系,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共生、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趋势。学术共同体是指致力于某一学科知识领域的学者群体, 他们共享着某种价值和文化、态度和行为方式, 也就是所谓的“学术部落”。师生学术共同体是大学中的重要组织, 大学的和谐发展内在的要求师生学术共同体进行新构。导生学术共同体作为学校教育这一完整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是遵循生态的学术规律、彰显学术理念、构筑学术道德规范、体现生态的学术精神和蕴含生态的学术气质的基层学术共同体。关照学术交往实践的整体联动,最新学术思想的动态涌现,成就交互融通和共生共荣的目标是其核心价值追求。以下将从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共生环境三各维度来理解导生学术共同体的内涵。
(一)导生学术共同体的共生单元
共生单元是在共生关系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基本物质条件和基础。在导生学术共同体的共生系统中,不同学科专业的专家型导师、行政领导型导师、教授、研究生等,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共生单元。导师与研究生之间进行的学术交流构成这一共同体内部的实践互动。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关系包括点共生关系、间歇性共生关系、连续共生关系和一体化共生关系。导生学术共同体各共生单元经过不断发展,会建立属于自己共同体的共生模式,各共生单元会经历点共生、间歇性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的演化序列。共生单元主体在学术交往活动中进行学术信息、学术志趣、学术情感以及学术行为等一系列外显信息和内部潜在思维的沟通、分享、碰撞和创新,这不仅能促进各单元独立个体的学术思维发散、发展,而且也是引领共同体这一结合体内部自身发展的一种生长状态和过程。也正是共生单元的多元异质性促成了共生单元之间动态的、多维度的交互作用,并促进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燎原和学术前沿动态的更快提取。
(二)导生学术共同体的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就是各共生单元之间相互组合、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共生单元与共生环境之间的双向交往和生长关系,也是一种模式。它映射出共生单元之间信息和能量的传递动向和能量消长变化情况。一般分为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和对称互惠共生四种行为模式。
寄生是最初级的共生模式。在该模式下共生单元存在寄主和寄生者之分,这一模式下的导师和研究生的学习和学术活动处于浅层次,学生大部分是通过对导师的能量的吸收和获取来赢得自身的发展,导师是能量的产生者和发散者,学生是能量的消费者和接受者,这一阶段的导生学术能量的传导具有单向性,很难产生新的学术增长点和爆发点,基本只有简单的学术能量传导和分配。
偏利共生是从寄生共生模式优化演进而来的新模式。偏利共生模式的特征在于导生学术共同体能够产生新的学术增长点并能积极发展。但是,其中新产生的学术能量和成果只会单路径地传递到某一共生单元,而新能量不会被某一共生单元获取。在这一种关系中,新能量不惠及所有共生单元,虽无共生单元有能量的损亏,但是长久的这种偏利共生模式会造成能量增长不对称和不平衡,这种模式下的共同体并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从偏利共生模式演进而来。该模式下的共同体中导师与学生以交流合作为媒,产生新的学术能量增值,并以能量分配为旨,进行不对称性的能量分配。该模式下共生单元之间能够进行多维度的学术能量交换,导生学术共同体内部发生转变。学术交往的范围扩大,类型变多,层次提升,导生学术共同体赋能强化,学术能量增值变多,并根据各合作共生单元即导师和研究生在此共同体中的角色和贡献进行分配。但是由于导师和学生本就能量不均,所以导生学术共同体的进化升级并不能做到同步,学生在此关系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因而不利于和谐、健康、稳定的共生关系发展。
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是最理想的共生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导师和研究生进行学术交往,共同参与学术分工与合作,导生学术交流活动形式多样,学术沙龙、学术研讨、读书会、学术讲座甚至上课学习都是学术交流碰撞的实体形式,这种广泛的多边的学术交流能产生极其强大的能量爆发。导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是平等的、开放的、辩证的、批判的、创新的,导生之间的能量能够很合理地进行分配和传递。导师和学生处于理想的共生状态中,相互形成互惠共生的关系,导生之间的交往也达到最佳协同效果,对导生学术共同体的建设推进与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最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是构建良性生态的导生学术共同体的必然选择,是导生学术共同体的目标模式。但是共生单元的多元异质性和共生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多变性,能量绝对对称的状态只是最理想化的状态。各共生单元特别是学生,只有通过自身不断积累能量,壮大自己,方能在这一共同体中得到更多能量。
(三)导生学术共同体的共生环境
共生环境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影响共生单元和共生模式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对共生单元产生影响。导生学术共同体发展的共生环境主要包括学校文化、学校制度、导师理念等。
学校文化是全校师生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及物化形式,具有指向性、渗透性和共享性的特征。学校文化对导生学术共同体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包括学术氛围、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等。一个开放、共享、合作、批判、自由、自主的文化氛围能给予学术共同体充分的行动空间,激发学术活力,是共同体高效运行的保障。在这种文化下,导师与学生之间展示出平等的学术交流地位,学术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理有据的批判随时在共同体中发生,整个共同体的效能感直线提升。
一个注重保障学术共同体规范性、合理性、合法性、参与度和尊重理念的学校制度是必要的。学校制度规范着一切,解释着一切。所以制度应该关照研究生和导师两个共生单元的内在需求,制度建设只有得到学生和导师的深度参与,才能更好地彰显其合理性、参与度和尊重理念,也才能得到导师与学生的共同拥护和承认。学校制定学术相关制度,应该充分考虑师生意见,师生应当积极互动、博弈、商讨,因为这一制度最终是用以保障这两个主体在参与学术共同体建设时的各自合情、合理、合法权益。规范性即是学术共同体内部在参与各种学术活动时保持行为合规以及各共生单元本身的运转规则符合学术自由的规则。合法性即是导师和学生认同的规则,共同体对规范性和合法性越认同越容易遵守规则。
导生学术共同体的三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展示了导生学术共同体的基本发展规律。在导生学术共同体的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关系是运行关键,共生环境是影响条件。导生学术共同体共生系统是由多元异质的共生单元在相对稳定的共生环境中按照某种共生模式所建构的共生关系的集合体。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共生视野下导生学术共同体的理论内涵

下一篇: 共生视野下导生学术共同体的理论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