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上下勾连读赵王与廉颇
 
更新日期:2020-01-13   来源:语文建设   浏览次数:29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如果说完璧归赵是秦王对赵国在外交上的施压、试探与羞辱,那么渑池会则是秦王对赵国的进一步施压、试探与羞辱。秦王会见赵王,愿意欲与王为好,秦强而

 
如果说“完璧归赵”是秦王对赵国在外交上的施压、试探与羞辱,那么“渑池会”则是秦王对赵国的进一步施压、试探与羞辱。秦王会见赵王,愿意“欲与王为好”,秦强而赵弱,赵又不能见辱于诸侯,丢了国威,在廉颇和蔺相如的计议下,赵王前去会见,蔺相如跟从。
问题五、六:为什么渑池会赵王不带廉颇?为什么廉颇胆子这么大直接说如果赵王三十天不回就立太子为王?而赵王很爽快地答应了?
学生认为赵王此去凶多吉少,应该带上廉颇,廉颇是武将,一如沛公在鸿门宴上得樊哙的帮助逃脱,带廉颇确实比带文臣蔺相如好。是因为赵王亲相如而远廉颇吗?从后面廉颇和赵王的对话另立太子之说,感觉这样的安排是经过计划的,并非意气用事。文章开头就说廉颇是赵国的良将,破齐,是当时赵国的上卿。作为一个大将军,让他统率军队,镇守赵国,防止秦国的攻击,这是他更为重要的任务。若让他如樊哙一般成为赵王的保镖,这是大材小用。此次会面又属外交,蔺相如刚直果敢,有勇有谋,在完璧归赵中已经充分展示,派蔺相如跟从确实更为合适。从后文的“交战”来看,都是口舌之争(后文廉颇不服蔺相如位高,认为相如徒以口舌之辩”为证),蔺相如确实用他的胆识和智慧保护了赵王免受秦王的侮辱。而赵王之所以能全身而退,则主要仰仗于廉颇的“另立太子”之说,防止秦国把赵王扣为人质而进行威胁。弱国无外交,“赵亦设盛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充分说明了廉颇之重。赵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最坏的打算,打则打,被扣则立太子以绝秦望,不带廉颇,恰是赵王对廉颇最重的托付。廉颇敢于提出这样的建议,也显出他社稷为重的大胆识、大忠勇、大将之风,“王许之”三个字则更是显出赵王对廉颇的信任。
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前后文的细节中进行勾连,争辩,探讨,加深了对廉颇人物的认识与君臣关系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也让笔者在教学中深入思考,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上下勾连读赵王与廉颇

下一篇: 上下勾连读赵王与廉颇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