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共享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从全局高度将高校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同步运行。按照不同的业务流程,把财务管理系统与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进行整合,实现数据信息的高度共享,在数据的录入、筛选、分析汇总与报告中,使得数据能够及时传递,增加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充分满足高校管理层、教职工、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科学管理各个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教学科研等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树立大数据思维,优化财务管理的流程。把高校的所有经费建立不同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参与人费用报销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负责,项目负责人是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最后由纪检审计部门进行抽查家督,审计抽查是事后监督,如果审计抽查发现问题,弄虚作假者会受到较大处罚。规定电子审批的时限,保证费用审批的及时性。自费用电子流转到审批人之日起超过一定时间没有审批的,系统将自动跳转到下一个环节,默认本环节审批人已经同意。默认审批通过出了问题的,仍需由该审批人负责,另外,财务部门定期提取审批时效记录予以通报,超时审批给予批评。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职工借款政策和学生收费政策,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信用评级查阅、信用变化跟踪、以往失信记录查找等,从而对接近信用期、超过信用期的教职工和学生采用不同的政策。
(三)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是管理层应该转变管理观念,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投入,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或提供进修机会。二是财务人员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力,注重对数据搜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工作中树立管理意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
(四)加强纪检审计的监督。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高校还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核查,保障会计信息的管理质量例如,对教职工费用报销的监督,给每个教职工建立费用报销诚信档案,每个教职工都有诚信分值,这个分值决定个人费用报销被审计抽查的概率。教职工刚入职时初始分为80分,以后每报销一笔费用,没有出现差错就可以加一分,最高可累加到100分。诚信分数在70分以下,所有费用报销都需要审计检查;70-80分,审计抽查比例是20%;80-90分,审计抽查比例是10%;90分以上,抽查比例是5%。分数低于70分的,每笔费用报销财务部门要事先审核,这将导致费用报销时限延长,对报销人不利。
(五)加强对财务管理系统的维护和监督。及时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定期检查各项安全设施,发现隐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定期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培训工作,增加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师生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提高安全技能,加强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