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的理念
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就是为了使城乡之间、不同的群体之间、青少年个人之间的公共体育服务层次大致一样,全民健身得以实现。
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第一,青少年要有这个意识,知道自己是有权利去享受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场馆设施的,并懂得维护自己体育的权益。第二,对政府部门、社区机构、学校、个人等传播积极开展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理念。多个组织齐心协力,积极为青少年的公共体育事业服务。政府部门应首当其冲为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做出改善,将青少年体育任务有所安排。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与其他组织、个人等进行合作,建立比较完善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发展更多的专业体育指导员,积极主动为青少年的体育运动提供专业的指导与服务。
2.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人力资源处于最根本的位置。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低端产能过剩问题”与青少年体育人力资源的“高端需求”存在着巨大差异。具体来说,专业体育院校、综合高校体育学院培养的教育学体育人才往往技能水平不足,而退役运动员的技能水平较高,但是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生理生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学校体育场馆的数量应该有所增加,并且对在校青少年实行免费开放,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水平。学校还应该招聘更多经验丰富的教练人员来纠正并指导青少年的体育技能,对体育特长的学生给予专业的训练与指导。政府部门也应该在社区开办丰富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安装体育设施,并安排专业的体育人员进行巡场指导。社区在开展赛事的同时可以联络部分企业的赞助,利用一定的薪酬来吸引青少年的积极参与以及推动体育的发展。
3.建立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
面对我国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碎片化及治理碎片化的难题,跨部门协同已然成为政府改革与优化服务的内在需求。例如,我国社区体育在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但同学校的体育资源结合起来便会弥补这些不足。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化需求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政府单一的供给方式不再合时宜。政府需要针对具体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供给,于是便产生了多元利益主体联合的新型供给方式。学校和社区相比较,学校有更为多样化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空间较大。从场馆结构和类型来看,社区的室外场地器材占比例较高,而青少年健身中心等综合性室内健身场所数量较少。而学校的室内体育场馆数较多,类型也多样,这样就为学校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服务结合提供了可能性。从时间上来说,学校体育活动与社区的体育运动没有交叉矛盾。这就为两者的协同互动创造了条件。
合作才可能共赢,在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当中也同样如此。将社区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三者结合起来,而不是单一的发展某一个,这样会使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更完善,发挥的效能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