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系强度的相关理论
Granovetter指出,关系强度是指带有关系特征的投入时间、情感强度、亲密程度以及互惠服务的结合体,可以划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随后,一些学者又补充了信任、关系维护成本、共享资源、合作范围等指标衡量关系强度。通常,强关系表现为频繁互动、相互信任、共同抵抗风险及较高的关系维护成本。弱关系表现为缺乏互动、情感稀薄、较低的关系维护成本。相较于弱关系,强关系的网络成员之间交流频繁并长期合作,容易形成共同认知和价值观,减少分歧和矛盾,促进复杂知识的获取和吸收,降低创新风险。而Soh从弱关系视角出发,指出,强关系缩小了企业从网络中获取异质性知识和信息的范围,降低了大幅度创新的可能,而弱关系拓宽企业信息获取渠道,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
(二)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
Bourdieu从资源观出发,指出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的资源集合,这些资源嵌入于人们熟悉并公认的持久关系网络中,包括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Tsai进一步指出,社会资本嵌入于关系网络中,既包含可利用的资源总和,还包含获取资源的能力。通常,结构维强调联系强度,关系维强调信任,认知维强调共同语言。社会资本作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渠道,是把双刃剑,既能促进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也会带来企业内部资源的流出。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社会资本的资源流入效应,例如,曾萍等指出,社会资本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市场机会,规避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孙善林等[6]指出,高管团队外部社会资本拓宽了企业获取稀缺资源的范围,内部社会资本促使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
(三)网络嵌入的相关理论
学者们基于特定研究需要阐述了网络嵌入的内涵。Granovetter指出,企业的经济活动嵌入在社会网络中,必然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基于Granovetter的研究,一些学者指出,网络嵌入反映了企业之间的关系结构,包括彼此间的联系程度和联结方式,其程度和水平决定了企业从网络中获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总之,企业嵌入到由不同利益群体构成的网络中,以获取更多高质量的关键资源,从而获取竞争优势。一些学者研究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例如,李永周等指出,网络嵌入能够满足企业研发人员获取异质性信息和资源需求,促进创新绩效。Andersson等认为,关系嵌入是指在某种程度上企业与顾客、供应商和竞争者等之间的直接关系,这种关系能作为企业学习的来源。
(四)结构洞的相关理论
Burt提出了“结构洞”理论,他指出,网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个体在网络中的资源获取过程是一种追逐利益的竞争行为,其竞争优势来源于结构洞所赋予的资源优势和位置优势。Burt的这种观点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可,如Gargiulo等认为在集群中占据结构洞位置的主体能够更好的获取信息,在谈判关系中拥有竞争优势,同时也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并保证在企业追寻机会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利条件。此外,位于结构洞占据企业可以获得激发创新的多样化的、非冗余的资源,进而提高创新绩效。近年来,学者们探讨了结构洞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的作用。例如,马玎指出适度的结构洞占据促进探索性创新。孙笑明等梳理了静态结构洞、动态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