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生态翻译学概述
 
更新日期:2020-01-15   来源:中国科技翻译   浏览次数:116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生态翻译学缘起麦克克洛宁(MichaelCronin)(2003:165)在《翻译与全球化》一书中提出生态翻译(translationecology)的概念,但论及范围有限,主

 
(一)生态翻译学缘起
麦克·克洛宁(Michael Cronin)(2003:165)在《翻译与全球化》一书中提出“生态翻译”(translation ecology)的概念,但论及范围有限,主要强调维护语言多样化问题。2008年,中国学者胡庚申将翻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类比,研究语言、文化、翻译、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过程、原则、方法进行探讨,重点关注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核心观点认为翻译即“适应与选择”(胡庚申, 2004:137)它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活动放入“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审视,探索和构建了翻译研究的生态学理论新途径(刘云虹、许钧2004:40-43)其主要原理包括:
1.翻译涉及各因素之间的有序关联、多维转换和整体互动,并运用“译者生存”的法则制约“译者中心论”;
2.翻译是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因此,生态翻译学所认为的最好的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程度”最高的翻译。
3.“适应”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而“选择”则是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胡庚申,2011:8)因此,为更好地适应环境,译员在翻译实践中应特别注意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之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二).口译研究的生态翻译学理据
“翻译”是对翻译行为的统称,它包括一切语际转换的行为。这个“家族”中的成员不仅有笔译、口译,还包括手语翻译、机器翻译等。关于“翻译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鲍刚指出“同关于言语的理论相类似的是,几乎所有的翻译理论均有建立在笔语翻译基础之上的共同特性。”“笔译、口译理解的基本心理步骤不会有所变异。”“理解属于智力机制,不会因表达那些待消化理解的意义载体不同而不同。”(鲍刚,2005:13-20)口译与笔译都具有翻译活动的本质特征,而这一共性决定了口译与笔译遵循着相通的一般规律。可以说,生态翻译学在为翻译学的跨学科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为口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生态翻译学概述

下一篇: 生态翻译学概述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