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浅谈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口译环境解读
 
更新日期:2020-01-15   来源:中国科技翻译   浏览次数:21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从翻译生态环境是原文、源语、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同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胡庚申,2008:11)生态翻译视角看,译者和翻译行

 
从“翻译生态环境”是原文、源语、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同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胡庚申,2008:11)生态翻译视角看,“译者和翻译行为都是翻译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两者是互相适应,互相选择的。”(胡庚申,2011:9)口译员接受源语信息,通过对源语语言、文化、语境等多元信息的认知,抓取讲者所要表达的信息,转换为译语,完成口译任务。在这一转换过程中,译员需要遵循“适者生存”的生态原则,发挥译员主体性,对口译的生态环境起到平衡制衡的作用。
口译的生态环境要素由工作语言(口译源语、译语);口译活动的背景、级别、主题内容;现场环境(包括客观的工作环境以及主观的译员心理环境)、突发事件等构成。译员在源语和译语间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生态圈:译员一方面接受生态环境的选择与制约,另一方面又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与操纵。(胡庚申, 2004:3)结合“2018年成都全球独角兽企业高峰论坛”同传实训来看,此次会议的具体口译生态环境包括:
(一)会议的背景:会议是在伴随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对于独角兽企业的关注度也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召开的。
(二)会议的工作语言(口译源语、译语):中文和英文(采用中英互译的形式)。
(三)会议的主办方、参会人员以及主题内容:会议的主办方是人民网、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会人员包括来自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等国内外相关政经界人士;会议的主题内容:新时代,新经济,新未来。
(四)会议现场环境(包括客观的口译工作环境以及主观的译员心理环境):
1.客观的口译工作环境:指存在于会议口译的整体生态环境中,相对客观存在的场景。根据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对译员工作条件的建议,同传应在隔音和通风效果良好的专业同传箱中进行,配备音质清晰的耳机话筒等同传设备。
2.主观的译员心理环境:与其他各种翻译形式相比,口译有现场氛围的压力,具有即席性、及时性、个体操作性、信息交流广泛性等特点,(王晓燕,2003)同声传译是一项压力大、强度高的工作,对于译员的心理和生理都提出了很大挑战。由于“2018成都全球独角兽企业高峰论坛”设计了两个会场: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的主会场和位于美国硅谷的分会场。会议现场通过大屏幕进行越洋连线视频会议,以便现场听众参与到中美两个会场的互动中来。两个会场的演讲嘉宾都是即兴演讲并通过视频连线产生互动,事先没有讲稿可供译员参考,同传译员也有可能会遭遇音质不佳或者其他越洋连线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因此越洋连线的同声传译环节,给译员带来的心理压力比传统会议口译工作更大。一方面,译员需要阅读大量与天府新区的发展规划的相关的新闻信息,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独角兽岛”的开建进度等。另一方面,由于参加此次全球高峰论坛的相关领导、来自商界和学界的专家、学者大部分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译员须熟悉论坛的背景,与之相关的术语须专业、公司名称、人名等须准确,否则难以满足现场拥有较强专业素养听众们的需求。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口译环境解读

下一篇: 浅谈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口译环境解读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