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较低、数量严重不足,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大部分为非专业人员,他们未经过系统化专业服务培训,提供的服务质量也良莠不齐。而且养老服务人员的薪酬待遇较低,工作量比较大,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普遍不愿进入这个行业,导致养老服务行业面临“人才招不到,人才留不住”的难题。针对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应该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和完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满足我国老年人的共性化和个性化养老需求。
(一)养老服务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按照《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目标,养老护理员的数量要从2010年的3万人发展到2020年的600万人,要在5年时间内从60万扩大到600万人,按照《民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规定,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的配备比例:对于服务对象生活能自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8;需要半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5;需要全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3。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国有3250万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据此推算,全国将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除了养老护理员之外,养老机构的养老技能人员、管理人员等也严重缺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要。
(二)养老服务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根据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承担的民政部研究课题的数据显示,养老护理员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年龄结构偏大、专业水平较低,同时我国养老服务人员整体学历层次较低,没有受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或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直接上岗,缺乏基本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验。在全部受调人员中,小学及以下有468人,占21.7%;初中有976人,占45.2%;高中或中专有568人,占26.3%;大学及以上有146人,占6.8%。短乏专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层次较低的人员从事养老服务使得养老服务中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难以被满足。
(三)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构成不合理。46岁至65岁之间的从业人员占比超过一半,而青壮年劳动力(26岁至45岁)占比不足三分之一,90后的从业人员占比仅有2.93%;此外,直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养老护理人员仅占42.12%,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缺口。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我国养老服务队伍不足30万,拿到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只有24840人。目前我国多数养老机构中受过高等教育或是经过专业培训合格而上岗的护理人员非常缺少,养老服务人员普遍存在缺乏专业照护知识。岗位划分单一。我国对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没有明确的岗位细分,护理人员从事的工作较为庞杂和粗放,工作强度高,待遇较低,极其不利于定向化培养各层次护理人才和促进更多人员加入护理队伍中,未来极有可能出现从业人员供给侧过剩和市场需求侧不足的双向结构化矛盾。
(四)养老服务人才流失严重。从全国养老职业教育发展来看,学生到岗第一年的流失率可能达到30%,第二年50%,第三年70%甚至更高,仅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每年养老护理人员流失就达1/3以上。高流失率容易引发养老服务人员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影响服务质量等问题,使养老机构维持正常工作都步履维艰,很难兼顾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