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客观必要性
 
更新日期:2020-01-16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23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以文化育人为抓手,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

 
1,以“文化育人”为抓手,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青年大学生是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广阔﹑有才有为的新一代,但同时,他们的文化知识体系﹑价值观塑造﹑情感心理又存在不足,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在思想上,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文化上就容易出现“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同时,历史虚无主义者在网络上传播和鼓吹各种西方文化价值观和心灵毒鸡汤,出现一些歪曲中国革命历史﹑抹黑英雄﹑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从根本上违背客观事实,严重扰乱人们对历史真相和英雄形象的认知,冲击了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观育人效果。高校是人才培育的主阵地,是文化传播和创新的“孵化器”,是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前沿,其文化育人工作实效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成长成才;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这个时代覆灭。”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广泛认同的共同价值标准,那么社会发展就会失去根基。高校要坚守中华优秀文化立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指引,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
2﹑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和践行
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的选择要契合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个性化的人文价值关怀。正如斯普郎格所言:“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从伦理学视域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离不开对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关注,不能只注重强调政治功能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便很难在情感上得到支持,没有情感支持的认识是不深刻的,因而无法实现思想上的内化和行动上的外化。由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青年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必须结合青年大学生的兴趣和现实需求,单纯的道德说教和理论灌输是推动不了价值认同的,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必须引进人文价值理念与关怀,从大学生的现实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形出发,通过诸如贫困助学﹑情感关爱﹑人际纠纷化解﹑心理危机干预﹑就业咨询﹑专业学习指导﹑网络价值关怀﹑社会志愿者服务等诸方面切入人文价值理念与关怀,在实践中体验人生﹑感悟文化﹑培育人文情怀,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最终才能真正实现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辉煌灿烂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雄厚基因和底气,也构建人类精神家园的历史文化基础。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交锋和交融,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参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入教材入头脑入心灵,让青年大学生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明确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和历史使命,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客观必要性

下一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客观必要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