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理论教学为主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主要由西方学者发展而来,进入我国理论研究界的时间并不长,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在整个管理学理论体系当中发展的时间也较短。因此我国高校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方式大多和其他传统专业类似,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学习和培养主要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较少涉及到实践教学。即便有的高校有实践教学的意识,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最终的培养模式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二)实训课师资缺乏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阶段的师资由老中青三个部分相结合,资深老教师一般不是专业科班出身,主要由其他相近专业转入人力资源专业从事教学,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了解较为滞后,所从事的研究也大多为人力资源相近研究。中青年教师大多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所学专业也大多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背景。但是一般高校教师在取得学位后直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没有在企业和其他单位工作的经历,在专业课尤其是实训课教学中非常吃力,无法给学生讲解最新的人力资源行业信息和动态,以及人力资源实际操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高校在师资培养中又很难找到让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导致实践类课程师资尤为缺乏,尤其人力资源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训课因此无法有效的开展。
(三)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人力资源做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机制较为传统,没有和实际市场需求相对接。一方面因为传统大学中师资的原因,教师没有行业接触,不能直观的了解市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自然在教学中不能有的放矢,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是侧重于技能的掌握,还是理论功底的扎实,大多数高校在培养时并不明确,导致学生就业时理论不仅不扎实,实践能力也欠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实践性较强,高职院校应该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本科以上院校可以在培养中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具体人才培养中,高校培养的学生理论深度不顾,实践能力也不强,致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也不能对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