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研究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出现多元化的转变,研究生不再只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学术能力,更加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作为人才评判的标准,所以作为研究生要随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联系起来。学校要培养研究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首先要从心理角度教育学生要能承受社会的各方面压力,遇到挫折要能良好调节的心态。所以开展心理学课程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必要选择。其次现在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各有千秋,不尽相同,对学生最终的职业走向以及该具备的能力也应该考量,我国传统思想上研究生就业都是走向高校,然而大量博士毕业生的出现使研究生更多走向实践性较强的岗位,因此学校在培养研究生的目标上也要考虑现实因素,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科研能力,更重要是做好学校和职业过渡阶段的职业素养教育。
二强化培养过程的监控机制。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检测需要从入学就开始实行质量管理。比如制定有效的奖励机制,在固定的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助学金的基础上设立多种奖励机制,大到科研学术创新奖,小到个人优秀素质奖,通过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和综合素质能力。相反,也要设置淘汰机制,对于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帮助其选择合适的专业或进行应用型培养;对无所作为混文凭的学生进行教育或帮助,在帮助无用条件下可以取消学籍。危机感会促使学生进步,导师也会更有约束。在遇到不适合进行学术研究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实践性的工作机会,为适应社会需求做出变革。让对学术不感兴趣的学生了解除了选择从事科研,企业也是具有良好前景的选择。
三是强化研究生主体地位。从研究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发现,70%以上的研究生认为课堂讨论与实践比知识讲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更重要。把课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角度出发,要达到顾客即研究生的满意,就应该更关注学生的需求,而学生的需求就是社会的需求。在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分析,研究生队课程体系、课程方式和研究生的管理和服务满意度不高,说明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强调个性而不是共性,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